李渔浙江兰溪人,生活江苏之如皋。
初名仙侣后改渔,谪凡为字笠翁号。
明清文学戏曲家,风流才子天下飘。
始祖唐时居福建,宋时兰溪船拋锚。
下李村民五百户,小国寡民乐陶陶。
李渔祖上作生意,江苏如皋卖草药。
母亲在家帮短工,粗活灶前把火烧。
生下李渔人惊愕,长老说是星闪耀。
母亲三迁为教子,携子奔夫到如皋。
四书五经过目诵,下笔千言汩滔滔。
安置李渔“老鹳楼”,明烛闪闪至通宵。
十八附就博士生,父亡扶柩回浙考。
十九娶妻徐氏女,称呼“山妻”白头老。
二十五岁“童子试”,一举成名传捷报。
四年之后再乡试,榜上无名没想到。
“才亦犹人命不遭”,《凤凰台上忆吹箫》。
三十二岁再应试,明末风雨正飘摇。
清兵铁骑蹋江南,杭州科举他停脚。
司马家中作幕客,更与知府有厚交。
题匾高悬“八咏楼”,躲避清兵兰溪好。
顺治三年颁新令,要留头发不留脑。
李渔剃发称“狂奴”,“识字农”夫自解嘲。
新开草堂名伊园,廊亭轩桥台榭高。
本想隐居终天年,无奈卖园寻新道。
举家杭州另发展,“卖赋糊口”不烦恼。
专业作家第一位,杭州纸贵频脱稿。
《怜香伴》及《风筝误》,六部传奇加《玉搔》。
《无声戏》属小说集,还有《十二楼》新巧。
堪比“三言”与“二拍”,新人耳目脱俗套。
渔作导演无品行,妻妾成群育李桃。
率领妾婢开戏班,掀起艺术之高潮。
“一夫不笑是吾忧”,喜剧大师善指导。
收揽旦角两慧人,豆蔻年华王与乔。
纳为姬妾颇卖力,明星流逝焰火烧。
达官显宦口垂涎,隔帘听唱掏钱包。
李渔写作剧种多,举世欣赏争传抄。
作品风靡苏杭外,金陵盗版多畅销。
维权举家迁南京,构得晋人宅一套。
修整台榭“芥子园”,“朝听鸣琴夜听”箫。
事业全新人得意,五十生子乐陶陶。
纪氏、汪氏一连串,五子成龙凤女娇。
奴仆一家几十口,求食与官密如胶。
三教九流层面广,恪守原则不折腰。
有名记载八百个,芹圃曾祖任织造。
“西泠十子”清“三家”,“海内八家”“燕台”绕。
更游四方行万里,携带戏班天下飘。
路过桐庐严子陵,赋词一首慕垂钓。
回乡暂居返杭州,营建“层园”忧病痨。
与世长辞除夕夜,九曜山上不寂寥。
钱塘县令题碑碣,“湖上笠翁”望云涛。
《闲情偶寄》名千古,博大精深叙论描。
亭台楼阁园林榭,山水布局池与沼。
鼎铛玉石之摆设,喂养鱼虫种花草。
妇女修容点脂粉,穷富人家怎养老。
最有价值《词曲部》,结构、词采、韵缭绕。
宾白、科诨与格局,样样细说展全貌。
《演习》选剧与变调,授曲、教白与脱套。
《声容·习技》诗词舞,锣鼓丝弦竹笛箫。
理论领先全世界,体系完整演与导。
早于法国一世纪,二百年后俄生苗。
回望业绩惊环宇,更是华夏之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