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长安十二时辰》中涉及到的文史知识,你不可不知。
一、何为十二时辰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子时 23:00-00:59
丑时 01:00-02:59
寅时 03:00-04:59
卯时 05:00-06:59
辰时 07:00-08:59
巳时 09:00-10:59
午时 11:00-12:59
未时 13:00-14:59
申时 15:00-16:59
酉时 17:00-18:59
戌时 19:00-20:59
亥时 21:00-22:59
专题1:长安十二时辰3二、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我们历史课本《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中出现了五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两个著名的盛世。课本描述的名称分别是: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中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在剧中描述描述年份是用的是“开元”。其实:
贞观、开元属于年号。
年号
1.含义: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2.起源: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使用: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例如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唐玄宗有3个年号,依次分别是:先天、开元、天宝。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只用了一个“贞观”,使用了23年。
谥号
1.含义: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2.起源: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
3.使用:秦始皇废除,汉代又开始实施。唐朝以前多用谥号,唐朝以后多用庙号。
4.分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汉武帝的武字、隋文帝的文字、周平王的平都是带有赞美性质的。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怀"、"思"等。"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专题1:长安十二时辰3庙号
1.含义: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2.起源: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3.使用:庙号常用”祖”字和“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继任的皇帝一般称为“宗”;自西汉到隋唐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到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文人可以用谥号,但是不能用庙号。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
大西安专题1:长安十二时辰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