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描绘北方的雪,气势恢宏,令人神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冬天的北方,对我们孩子来说,早晨火炕上的温暖被窝,是最值得留恋的地方。大人们再三的起床催促,往往不能奏效。一声“下雪了”,却能使我们一跃而起,胡乱的穿上衣服,跳下大火炕,冲出门外……
我童年记忆中,北方的雪洁白、轻柔,冰凉中散发着清新。最让人难忘的是北方雪天里的童趣……
一场大雪后,往往晴空万里,阳光虽然不强,但很温暖。堆雪人,打雪仗是最基本、最常玩的游戏 。玩累了,就用竹竿打屋檐下挂着的冰凌,晶莹剔透,那是我们免费的冰棒。冻红的双手捧着冰凌或洁白的雪团,几个玩伴挤在避风的角落,晒着暖暖的阳光,你一言我一语,童言无忌的吹牛和遐想。也少不了一些拌嘴, 但一转身又可以勾肩搭背……
记忆最深的是套鸽子。小时候,北方经常下雪,一个冬天积雪几乎不会融化,到处白茫茫一片。经常会看到天空中飞着一群一群的野鸽子,四处觅食。能抓到几只野鸽子,在那个缺少食物的年代,那不亚于过节,还会赢得大人们的表扬。 野鸽子警觉性很高,要抓到并不容易。那时候,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下纱”套鸽子,“纱”是我们自制的一种套鸽子工具。先偷偷的到生产的的饲养室,用长竹竿扯一些马尾巴的长毛做“纱环”,白颜色的最好,放在雪地里鸽子不易察觉。挑一些又长又结实的马尾丝,两三根捻在一起,做成一个带活扣的环。找一根细长绳,将8到10个做好的纱环间隔系在细绳上,绳的两端和系个大铁钉。套鸽子的“纱”就做好了。选一个大雪过后放晴的天气,在田野里扫出一块雪地,将“纱”平铺在扫出的雪地上,用自带的铁钉固定在冻土上。撒一些麦秸在纱上面,轻轻的将每个纱环从麦秸中挑起,直立隐藏在麦秸中,并撒一些玉米粒。布置完毕,我们就远远的躲在角落里等鸽子自投罗网。在大雪覆盖的空旷田野,下纱的地方格外显眼,对盘旋在天空觅食的野鸽群很有诱惑。终于,有鸽群落在下纱的地方,它们小心翼翼的走来走去,试探着啄食散落的玉米粒。周围的吃完,有大胆的就向下纱的中心走,还有的边吃边用爪子扒食,于是就有鸽子被纱环套住脖子或爪子,而且越挣扎越紧。这时候,我们就飞奔过去。运气好的时候,一次可以套住好几只!
童年记忆中,北方家乡的雪,整个冬天都不会融化。厚厚的白雪,是我们快乐的嬉戏场,蕴藏着无数欢乐和秘密。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7608/875eb5c82e3e9ee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7608/d647bb1824c171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