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41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07:28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41

子思总结说,“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就是作为君子,要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得是靠人来治理人,也就是说你要本着你这个人的心,去治理他人,你才能把人际关系理顺。“改而止”,就是不管自己还是其他人,只要能够改正错误,那么这件事情你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就是不要太深究了,他已经改了,你就不要再说了。

这是总结,为什么“道不远人”?我们修道的目的是什么?是治人。这是儒家对自己思想的正面表述,明确喊出儒家的思想,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儒家修道的目的不是成仙成佛,儒家修道的目的是治人。

《大学》里提到人生的事业99.9%都是跟人打交道的,你要想事业有成,就得把人脉理顺,把人际关系处和谐,这就是治人。儒家修行的落脚点在治人二字上,就是怎么把人际关系理顺。

如果你修行的出发点,或者说目的是把人际关系理顺,修来修去,确离人越来越远,那怎么能叫道呢?子思总结说,“君子以人治人”,是通过对人的了解,对自我的了解,跟他人相处和谐,以这种方式去实现治人,就是完成管理的目的,所以你不能远人,如果远人就和你的目的不对接了,而要达到这一点,你就要注意改而止,他人改正错误之后,你就应该停下来,不要再对这件事情进行追究了,这也是中庸之道,不过分,这样才能做到不远人,如果你对他人的错误揪住不放,不依不饶,最后朋友们都离你远去,你就是为道而远人了。

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改而止,你今天晚上进行自我反思,发现白天哪个事情做错了,明天你去改正,改正之后,这事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了,若是继续深刻自责,内疚半辈子,也没有必要。

对他人更应该是改而止,这样才能达到治人的目的,你治人的目的是什么?止于至善呀,治人要以诚意正心为出发点,以格物致知为手段,以止于至善为目的,这样才能把人脉理顺,与身边的人相处和谐,以此为出发点,不管他人有什么毛病,缺点错误,只要他认识到错误了,并且愿意改正,你就不应该再追究了,这叫改而止。

选自: 杨军《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41

    《中庸》日课41 子思总结说,“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就是作为君子,要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得是靠人来治理人,...

  • 中庸-41

    原文: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概要:祀天祭地...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mo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