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是多彩的,季节是斑斓的,祖国69周年华诞如约而至,2018102,这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也是一个沉沉的收获季节。
石屏一中初八八级4班在母校温情相约,我们分别已经很久,整整30年的光阴啊!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了。
是心有灵犀?还是磁场感应?轻轻一声建议便八方回应。或走路骑车,或驱驰促速,如引箭而发,身移影随,一心向往,只似飞鸿归乡只嫌迟!
分别已是30年!那是他?那是她?就是他!就是她!记忆与现实,青春与黄秋,瞬间在瞳孔里调整焦距,定格出一张一张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真实面孔。
拥抱,握手,问候,都有些持重,弥了少年的飞扬,成熟早已替代了昔日的青涩。执手相看,有的一口能道出姓名,有的得扶着脑袋在记忆中搜寻。“你胖了”、“她瘦了”、“你变了”、“她没变”……是初见时每个人说得最多的话。
话语让我们回到了纯真的学生时代。
恩师依然是恩师,只是更添华发,他们也感怀岁月的无情,白驹让他们的步履不再利索。
同学面对沧桑容,几分熟悉几分生。但岁月的窖藏,让酒的醇香越发浓郁,鲜活再现。
曾经崛蓬的头发,蝴蝶结的发辫,胭红的面颊,乌黑的眉眼,恍然幻化出带着余韵的青春,在对视的目光里游来荡去,似云烟缭绕隔断,有看不清庐山面目的味儿。
说成长与经历、辉煌与挫折,道家庭与社会、责任与担当,感世态炎凉无情,自然规律有常,悟生命时光短暂,精神灵魂不灭……话语沉稳,没有了幼稚和天真、单纯和浮躁。
是时光提炼出了结晶,是生命淘濯沉淀美玉。
同学们团聚在一起,在记忆深处寻觅着熟悉,曾经在校园里的欢颜渐渐清晰。
勾起回忆的是我们听课的专注,并肩说笑的神情,运动追逐的身影。
恩师们的身影历历在目,他们的言传身教沁染在整个校园,他们也让学校更有灵性。
我还记得校园喷珠池的神奇,1985年九月的一个下午,池内汩汩的水泡把水面的青苔冲裂开了,现出一幅中国地图,逼真得无以复加!这个奇观让我们叹为观止,直到一场秋雨降临才不复存在!可惜那时没有相机,不然会引来一片啧啧称奇。
火车铁轨上,留下多少喃喃有声的课文吟诵;翠绿田野间,正是些些刻勉无期的读书舞台。
也难忘课余的那一卷《射雕英雄传》,悄悄瞒着老师,不知从多少同学的手里传来递去,沾满汗渍。
那时的我们,朴素并快乐着,一颗冰棒可以回味许久,一部小说可以神往半天。
最喜五四运动会的呐喊,最甜老牛塘那一拖拉机甘蔗。那时的母校,蒸出的包子馒头是整个县城里最大的,馒头六分,包子一毛。
那时的白衬衣,蓝裤子,那时的青春萌动,那时的诗人理想,那时的为赋新辞强说愁,都成为了一道难忘的风景。
原足球场已经建盖了逸夫楼,那时的球场,是同学们释放激情之地,顽强生长的铁线草,常常被青春的脚步碾压,球场变得尘土飞扬;
校园外面的那一片鱼塘田,也已华丽转身,成为现代足球场,周长四百米的塑胶跑道,继续让青春飞扬;
我们曾书声琅琅的青砖教学楼,早已变得高大,由两层变成四层,那时的木楼板依然在在脑海中呈现,那时的连体课桌椅,岂能忘怀?
我们的母校,早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基因,凝成石屏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由前辈力创,薪火依然在承传。从这里,走出了革命者、中央委员、省长、作家、科学家、企业家……
母校是石屏厚重文化气息的主要舞台,我们骄傲,我们也曾是母校的一份子。
歌声笑声在车上没有间歇,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抵达目的地龙韵养生谷,空气怡人纯净,郁葱的森林散发出勃勃生机。
徜徉在这个诗画的天然氧吧,近山翠滴,远山碧绿,缥缈的雾纱,似乎和我们的心潮融为一体,起伏飞逸。
共饮一杯酒,祝福不打折。
青春不散场,年华芳伫留。
举箸抒怀,回顾往昔,我们也曾有青春的迷茫,我们也困惑地面对人生,我们也会有过不愉快,现在忆及,只是人生路上的插曲,剩下莞尔一笑。
健康快乐才是要义,心态年轻才是本质,时光也为我们停留,我们仍然续写光阴的故事。
酒意阑珊,篝火托言,欢舞节奏,又萦一把青春年少。
激情一曲,敞怀抒志,歌吟竹韵,复写再谱人生华章。
我们可能不曾联系,但记忆也不曾湮失,飞速的时间,改变不了我们愈发清晰的弟兄姊妹情。
沽酒桑麻,我们没有面具,岁月可能会使人世故,但真挚的同学只有初心。
同学们——友谊地久天长,欢乐伴随四方。
愿有生之年,我们没有忘却,永远只有当前。
因为,我们是诚挚的姊妹,真心的弟兄。
我们,是一家人。
2018.10.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