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知道“备战备荒”年代兴建于鄂西宜昌县境内、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的宜莲公路么?它起于黄柏河,止至西陵峡中断莲沱镇,全长约38公里。至三峡工程专用公路建成前,一直是物资运送的重要陆路交通线。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通车后,这条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间的宜莲公路,车辆通行量锐减,喜新厌旧的来往过客,似乎已忘却了它的存在。
虎年新春,受疫情影响宅家憋得太久,孬张与老伴想到宜昌周边转转,便想找从交通局领导岗位退休的老胡麻烦。老胡爽快答应:我开车,领你们去个好地方。
不曾想,他说的好地方,竟然就是老宜莲公路。老胡边开车边介绍:这条路现已变身G348,投资5亿元,按40公里/小时的二级公路标准再行建设,沿途新建观光平台、游览栈道和公路地质科普园。
自宜昌城约40分钟行程,我们来到了天柱山下临江的村落旁,这里就是G348国道西陵峡0.618服务区。
哦,0.618一一黄金分割线,这里可零距离感受自然、触摸历史、寻觅真实,是名副其实的地质科普公路观光平台!
于斯观瞻,狭窄的西陵峡内黄牛峡一隅,上可眺望莲沱大桥,下可窥“三峡人家”景区,游客可在螺旋线+年轮的组合中,触碰亿万年的真实,触摸地质标本,感受并领悟自然语言一一
乘船过往三峡的人们不难发现,中堡岛南岸是“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峰无此奇”的黄牛岩,其东面却是“峰巅萃巍孤擎月,山势嵯峨半插天”之天柱山。此二峰裸露的水成岩层状剖面告诉我们,这一带在距今一亿年前还是汪洋大海。你若有兴趣爬上海拔千米的黄牛岩之巅,定会有重大而新奇的发现:山顶上遗留着漫长地质年代古海底卵石和大量古生物化石。
古老三峡的形成,缘自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那场“燕山运动”。那时,这里的地壳向上凸成“黄陵背斜”,使黄牛岩、天柱山矗成我国早期之“珠穆朗马峰”,成为古长江之发源地,其西脉流入四川盆地,东脉注入洞庭湖。
古长江东西走向,经过了漫长岁月,终于导致了三峡的诞生。现在我们知道,黄牛岩之北,天柱山以东地质为花岗岩。这种颗粒结构的岩石虽坚硬无比,但却怕晒,尤其害怕风霜雪雨袭击。越是怕越是经不住风化崩解,久而久之,便流水下切而成为低岩。约在距今二千万年左右,此花岗岩地带终于形成宽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0.618地质科普公路观光平台,可视为古老三峡举世罕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28亿年前最古老的混合岩,有幸目睹距今7亿年的大陆冰川和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生物群,欣赏到史前3次沧海桑田变迁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毋庸置疑,悄然变身为G348中国科普公路的“宜莲公路”,伴随着三峡旅游之发展,定会成为欣赏峡江秀色、了解三峡地质变化的网红打卡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