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的某天早晨。坐在地铁上,那天是外出培训的一天。
没有特别的想法,刷圈时发现一同事发表自己刚去世几天的爷爷留下的笔记,记录着每个他们家族儿,孙,曾孙们的出生年月日,甚至时辰。真的好用心,老人用自己的行为,默默的关注牵挂着每一个晚辈。这种爱,真让人羡慕。
我想到,我妈说我爸很疼孩子。可,我却感受不到爸爸对我们的爱,或许是他不善于表达,可哪怕是默默的关注也是好的。
或许童年以及我们婴幼儿时期爸爸帮忙带孩子,确实出了很多力,并且平日里的他非常节俭,不舍吃与穿。
饭桌上的好吃的,他都会说他不喜欢吃,其实更多的是想留给孩子们吃…去邻居家外出回来,或者奶奶家回来,总会从口袋里神奇的掏出点儿好吃的小玩意。
他自己不舍得吃,总会带回家给孩子吃。这种爱深沉无言,用行动表达!
所以,小时候蛮喜欢爸爸的。每次让选以后跟着爸爸还是跟着妈妈过的时候,多数的兄弟姐妹总会不约而同的选择爸爸。
我知道,第一,爸爸有劳动能力,家里的收入来源全部靠他,聪明人都知道,跟着爸爸至少有饭吃,有衣穿,不会饿着。
第二,或许是女儿家对父亲的依恋,那个时候觉得爸爸很伟岸,被爸爸抱着的温暖感受,那种安全坚实的感觉,是妈妈给予不了的。
所以,孩子们为了生存以及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当然毋庸置疑的选择跟爸爸过啦。
特别是我们家妈妈是我爸实力的相反面,我的妈妈整日整日生病,不停的看病吃药,这里疼那里酸,花费了很多钱,然而从未见过有好转。
并且不仅身体羸弱,包括性格也极其的柔软,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孩子们虽然小,但,当然知道,这样的弱小妈妈是难以依靠,难以成为自己的坚强后盾的。
奇怪的是,随着年岁渐长,这种转变非常巨大。我更愿意跟妈妈亲近,跟妈妈相处。
爸爸寡言少语,妈妈这个时候可以给予我们情感交流上的链接。每次往家里打电话,都是妈妈在接听,如果妈妈不在电话旁,被爸爸接到,爸爸也只会回答你妈在忙,你等会儿再打,或者是喊我妈过来接电话。
再或者,每次从外地回来,我爸总是淡淡的一句"玉洁,回来了?"然后我回复说,是的,爸爸。就再没有后话了。
我极其羡慕邻居家伯伯对待儿女的方式,会嘱咐交代很多人情世故的交往法则,以及雷区。包含对于人生未来的建议与职业规划的安排……
孩子确实需要这样的指引与人生指导。所以,我一直喜欢那些睿智的男人,可以在我耳边侃侃而谈,传授很多的人生知识大道理的男人!
爸爸不会提起这些,也不会说起这些,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人生的方向在哪里?
直至爸爸去世前,妈妈,奶奶,包含身边的亲近亲人,问爸爸"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有什么事情想要交待的。"
他仍然无话可说,一直说:"没有话想说,不想说什么。"
所以,爸爸的离世是悄无声息的。他临走时,嘴巴里喊的最多的是:"娘啊,疼啊"!"娘啊,我里娘啊!"然后,再无其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