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西南有一方如诗如画、民风淳朴的乡土,名字叫做古堰画乡。古堰因南朝始建的通济堰而闻名,隶属于莲都区碧湖镇;画乡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诞生地,在千年古镇大港头。古堰和画乡分布在瓯江两岸,一衣带水。瓯江干流龙泉溪和支溪松阴溪在坪地半岛东端汇合成大溪。这里不仅风光绮丽、水墨如烟,还有传承历史的古街、古堰、古村落、古埠头,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黎明时分,天微微亮,大港头镇河边金村家家户户的公鸡争相打鸣,催促着人们早起。我从窗户的反射中看到东方的彩霞,急忙穿衣下楼,去江边看日出。睡梦中的江滨古街还亮着红灯笼,青石小巷里静悄悄的。
江畔埠头已有摄影师架好专业设备在等候日出了。旭日在山后边缓缓升起,朝霞托着闪闪的金光,把江面也染成金色,波光粼粼,流水潺潺。一艘小木船沐浴在晨曦中,成群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让人呆呆地看着,久久不肯离去。
聋哑阿姨一大早来江边洗衣服,看到晨练的大伯,“啊啊”地比划着和他打招呼。
我回到民宿,在竹篱笆小院里静静地看天边的云彩,穹宇悠悠,云儿飘渺,纯净淡然,心之所向。想起昨天民宿女主人说有客人半夜出去吃夜宵,她整晚都没睡好,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大门,上楼洗漱。等我们再下来的时候,女主人已经准备好了早餐,自制的笋干很有特色。
上午再次来到江滨西部的通坪码头,远处的几艘蚱蜢舟升起了船帆,碧水蓝天,帆影重重,美若仙境!
我沿着江边的游步道向东漫步,在一个个小小的泊船埠头矗立眺望,直到江水堵住了去路才拾阶而上,进入江滨古街。
古街沿江而建,是一条繁华的古商贸街,长550米,宽3米,至今仍保留着晚清民国时期的基本面貌,古朴淡雅中散落着时尚的现代文艺气息。古街两侧林立着二层的木结构楼房,大都一楼开店铺、二楼做客栈。当地土特产、龙泉青瓷宝剑、油画、石雕、木雕、黄蜡石应有尽有。溪鱼馆、小吃店、缙云烧饼铺、茶馆招揽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有些客栈为了闹中取静,选择“闭门营业”,店门口悬挂着写有预订电话的木牌,像“芷有一间”,店铺虽小,却典雅别致。
临江的露台是欣赏瓯江帆影和日出的佳地。“江南民宿”用高高的鹅卵石墙搭建起两层临水平台。穿过一楼餐厅,来到宽敞的平台上,秀丽的江景让人豁然开朗。“江南民宿”的前身是“江南旅馆”,由当地人吕秀丹老人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老人一家朴实善良、人才辈出。老人的儿子是大港头镇的名医,孙子章双林是“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如今,吕秀丹老人已经过世,老人的孙女、孙媳和一位朋友一起经营民宿,已经扩展到了4幢民居的规模。整洁的房间、清丽的露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三个女人遇事一起商量,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争执,不看重钱财是她们成功合作的根源所在。
“原缘工作室”的画家夫妇从福建来这里从事艺术创作已经好几年了,此刻,女画家正在露台上对景写生。相比喧嚣的城市,小镇的生活悠然自得。有很多像他们一样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艺术家,在这里绘画、雕刻、摄影。古街上的画廊、印社、摄影展馆里展示着琳琅满目的作品。
邻家大姐新店开张,一楼出售土特产,二楼民宿还在装修。我买了她新进的香菇、笋干、溪鱼干,她高兴地让我去露台拍照。
据说最大的临江露台,在“画中游”客栈的二楼,坐在这里品茶赏景,着实是一种“奢华”。“画中游”的老板陈先生是位画家,福建莆田人。2005年丽水市政府首次提出“古堰画乡”规划方案,陈先生响应政府号召,于2007年带领20多个学生入驻古堰画乡,开办“丽景艺术广场”。随后他又带头创办了“古堰画乡油画协会”,推动了“画乡”的文化产业。他先后教了80多位特殊学校的孩子,现在仍然留守在“丽景艺术广场”里教孩子们画石头的聋哑小伙儿就是他的学生,这是老街上仅有的夜里还开门营业的画廊。2013年陈先生又开办了“画中游”客栈,古朴典雅的风格、诗情画意的风景以及诚挚热情的待客,使得“画中游”成为老街上最红火的客栈之一。
在“画中游”旁边的埠头,可以近距离欣赏帆影。这里摆放的一艘小木船,为老街增添了几分渔乡的美。
黄蜡石是在古堰画乡可以寻觅到的稀有宝贝。松阴溪上游溪水将大大小小的石头冲到中下游。在堰头、保定的溪边、沙滩和鹅卵石滩经常可以发现黄蜡石和各种颜色的奇石。中国的黄蜡石产量稀少,主要在广东。传统的中华文化认为“天玄而地黄”(《易经》),黄色是土地的颜色,对农耕为主的中华民族尤为重要。两种因素叠加,使得黄蜡石成为珍贵的观赏石。古街上的奇石店铺里,售卖着各种形状的天然黄蜡石。雕刻好的黄蜡石饰品光润亮泽,价格不菲。
小巷东头是古双荫亭和两颗古樟树,斜对面有家名叫“兴旺”的青瓷店,店主是位幽雅的女士,她淡淡地说:“房子是我自己的,瓷器是我开车去龙泉运来的,我这里的价格怎么会高呢?”我看中了青瓷鱼盘和菜碟,店门口卖冰凉腐的大妈帮着店主说:“你买下吧,不贵的,她平常很节俭的。”朴素的话语让我感受到我最崇尚的“善”和“俭”。
逛了一上午,带着满满的特产回来,先去隔壁渔夫农家乐用餐。农家乐的婆婆是品水巷风民宿男主人的姐姐。婆婆的儿子在外面上班,休息日他就在农家乐帮忙。他炖了溪鱼汤和水煮虾给我,非常鲜美。小伙子很热情,告诉我他们家有三条渔船,每天能捕捞几十斤野生溪鱼。刚好他父亲打鱼回来,从网里倒出鲜活的鱼虾,活蹦乱跳的,个头小却有极强的生命力。
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江,溪流性经济鱼类品种繁多,常见的土著溪鱼有厥旦(学名“唇䱻鱼”)、老虎鱼/桂花鱼(学名“斑鳜”)、石斑鱼(学名“光唇鱼”)、红丝鱼等。近年来,为了保护越来越少的溪鱼资源,丽水渔业部门每年五六月份将人工繁育的溪鱼苗投放到瓯江,这段时间是禁渔期。7月初捕鱼季刚开始不久,渔夫农家乐一家准备了两桌溪鱼宴,请亲戚们来品尝。品水巷风女主人穿上雅致的裙装赴宴,男主人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浓浓亲情,其乐融融!
傍晚到江边散步,远处的蚱蜢舟收起了船帆。通坪码头长长的斜堤上煞是凉爽。孩子们在水边嬉戏,中年人用河水给小狗洗澡,老年人带着毛巾来洗脸纳凉,游人拍摄江景,年轻人将车开到水边擦洗……渡口长堤就像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湍流不息的江水给予人们无限的美景与夏日的清凉。
暮色降临,两排红灯笼点亮了幽静的古街,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画廊的木门已上锁,很多店铺都关门了,老宅里93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在孝顺儿女的陪伴下看着电视,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小巷东头的两颗香樟古树下坐着纳凉的人,古双荫亭在七彩灯的照耀下,宛如一座仙宫。文昌楼农家乐在江滨古街垂直一侧的巷首,灯光幻影中彰显气派。
路过文化礼堂时,里面传出了音乐声,于是好奇地走进去。原来,莲都区青少年宫的学生们在暑假期间来这里义务演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给乡亲们带来了喜悦的气氛。我看到舞台的背景墙上写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更加感受到当地风清气正的氛围。
我羡慕着小镇上悠闲的慢生活,漫步走回河边金村的品水巷风民宿。天已经黑了,民宿男主人还在装竹篱笆,女主人在门口学拉二胡,我便和女主人拉起家常来。
原来这座三层楼是他们自己家的房子,老倆口琢磨着多做些事情,想到了开办民宿,正好儿子媳妇也有创业的想法,一家人一拍即合。能干的儿媳主导设计选材,样样材料都要买最好的,花费太大,老倆口觉得负担太重。于是儿子说:“装修的钱我们来借,你们帮我们打理。等我们还清借款,再给你们发工资”。女主人说:“都是一家人,要什么工资啊”。装修花了半年时间,其间男主人和装修师傅一起干活,原来很胖的人完全累瘦了,跑长途运输吃不消了,男主人便换了一辆卡车在本地运沙石,还要帮着照看门面、接送客人。女主人打理民宿之余,吹小号、拉二胡,参加民乐队演出,忙碌而充实。女主人说有客人说他们傻,守着青山碧水,每天看看书喝喝茶多清闲,女主人回答说:“那样不行,我们得做事情”。周末儿子媳妇来民宿帮忙,女主人见到小孙女儿就合不拢嘴。她夸孙女儿可爱,夸儿子考上大学又在城里找到稳定的工作,夸儿媳对客人好,还说儿媳特爱干净,嘱咐两位阿姨把民宿收拾得一尘不染。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通情达理的长辈为儿女辛勤劳作、不图回报,我心里甚是感动!
第二天上午,我们沿着古街一路走走逛逛来到江滨东边的古樟广场。广场中间是一颗参天而立的古香樟树,树龄1200多年,是大港头三颗古樟中最大的一颗,树冠覆盖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胸围有7米多。
古樟旁边的院落是隐居画乡酒店,该店是古堰画乡管委会引进的一家高端民宿,由杭州隐居集团投资改建,2015年开业。
古樟广场连着香樟古埠,这里自南宋开始至民国末年都是重要的水运渡口。清代处州(丽水的古称)诗人朱小塘在《大港头春望》里写道:“雨歇村南大港头,湖光掩映夕阳楼。也能热闹如城市,六县来船并一州。”可见大港头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是如何的繁华。
如今,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瓯江水运早已被陆路运输取代。两龙高速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其中丽龙高速莲都段23公里,从丽水市区到大港头镇,20分钟车程接连穿越几个隧道群,让人大为感慨,古人“愚公移山”的梦想在今日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近年来,丽水政府着力打造瓯江生态旅游,将疏浚瓯江航道,贯通南明湖至古堰画乡水上旅游航线。由于水上运输能耗低、运量大,可以分担陆路运输的压力,范围更大的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已经开工。若干年后,昔日的黄金水道将重现于瓯江之上,并且连接东部的出海口,构筑丽水的出海通道,助力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让现代“丝绸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我们在香樟古埠乘画舫去游览对岸的古堰。大港头的乡亲特别坦诚热情,就连检票的师傅也比其它地方的和蔼很多,他嘱咐我们拿好门票,回来还要凭此票乘船。有游客大声问他:“一个月能拿两千吧?比种地强。”师傅笑了笑,一点也不计较。
画舫在素有“华东漓江”之称的瓯江上前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唐,王维)。穿梭在山水之间,吹拂着徐徐清风,天高云淡,青山绵延,渔帆点点,碧波荡漾,如在画中,美不胜收。
在保定码头上岸后,我们看到一片鹅卵石滩,急忙去寻找黄蜡石,却无果而归。那天高温38度,即便是坐在古贤长廊里休息,也感到一阵阵热浪铺面袭来,好像快要中暑了,我们只好原路返回,与通济堰擦肩而过。
返程的游船没有原路返回香樟古埠,而是调转方向驶向通坪码头,这使我们有机会在江面上抓拍到距离最近的一叶扁舟,如获至宝。在江面上看临水的老房子,又是一种别样的情致。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把我们堵在民宿休息,直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我才得以出门去江边散步。此时的河水涨了很多,通坪渡口一半斜堤没入水中,江中的沙滩已被淹没。有一只小木船在江面往返捕鱼,让人联想起渔舟唱晚。
一位大伯骑着摩托车来江边纳凉,他告诉我上游水库开闸放水了,因此水流急、河水清。大伯做过10年家具生意,把身体累坏了,去了几家大医院花费巨大也没治好,后来自己上深山采中草药,才把身体调养好了。大伯拿出手机,找到一张《本草纲目》中“黄精”的图片告诉我:“每年吃两斤对身体很好,深山里野生的效果最好。”略懂中医的我知道“黄精”是补肾良药,冬季是补肾最适宜的季节。
天完全黑了,山顶的弯月不见了踪影,我离开凉爽的渡口往老街走。突然小巷里窜出一条大黄狗,奔着我扑过来,我急忙转身快跑,生怕被大黄狗追上。恰巧渔夫农家乐公公婆婆开着电动三轮车路过,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拽住婆婆说:“我和你一起回去,后面有狗,我害怕!”婆婆跳下车安慰我说:“没事的,我送你回去,我们的船就在前面”。我跟着她沿着江边的小路往西走,越走越黑,河边的渔船也看不清。我连忙拿出手机开启手电筒,在微弱的光线下走上大坝。婆婆边走边说:“不怕的,我们天天这样走,晚上就睡在船上。”我着实佩服婆婆的胆量。果然,穿过一段草丛就是河边金村的大马路,前面就是亮灯的品水巷风民宿。婆婆送我到民宿门口,告诉我明早卖完鱼带我们去对岸坪地看她们的老房子。我满心欢喜地道谢!
第二天清晨民宿女主人去参加民乐队演出了,男主人临时做起了早饭。他在豆浆机前琢磨良久,弄不明白豆浆是否煮熟了。我打开壶盖,看到反复翻滚的豆浆,告诉他已经煮熟了。男主人如释重负,拔掉电源,端上豆浆,完成了准备早餐的任务。
上午九点多,农家乐婆媳俩在早市卖完鱼,开着电动三轮车回到店里。儿媳照顾两个孩子,婆婆如约带我们去对岸。我递给她一张百元钞票作为答谢,她无论如何也不肯收。
通往大坝的路上,我看到有墙面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来在丽水高铁站、在公路隧道入口,也看到习大大2005年在浙江讲的这句话。细细想来,丽水推动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正是对这一发展理念的有效实践。
我们来到江边,看到小埠口旁堆着沙石,婆婆说这是他弟弟运过来的,政府正在坪地建花海,还要建画家村。对面的铁皮船载着马匹过来装沙石,婆婆招呼我们上船,自己推着三轮车上来,运回对岸,明早好装鱼。婆婆说,昨晚风太大,他们就在这艘铁皮船上睡的。船上的马匹驮着沉重的沙石,时而低头吃饲料,时而彼此舔舐,默默无声,任劳任怨。
婆婆在船上发现江面水流变大了,高兴地说:“上游放水了,今晚可以多打些鱼了。”
到了坪地码头,婆婆把三轮车推上岸,拎起一个铁桶,带我们往山坡上走,一路上不停地和乡亲们打招呼,还特意带我们去百年老宅改造的“小楼”民宿喝茶、看猫儿狗儿。
婆婆家的老房子在坪地半岛的坪地村,是建在山林旁的几栋夯土房,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错落有致。这种以木架构承重、垒切蛮石为墙基、其上构筑夯土墙来围护、以陶瓦为顶的乡土建筑是一种典型的浙西南传统民居,通常建在山坡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传承着世世代代的农耕文化。在莲都、云和、景宁、龙泉、遂昌、松阳,片片泥墙黛瓦组成的古村落与青翠的梯田、连绵的山脉融为一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为今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令人向往的“江南秘境”。
注:老房子的照片是9月初第二次去古堰画乡时补拍的。
坪地半岛背靠大山,三面环水,岛内七座小山丘如北斗七星分布,名为七星坳。岛上有南宋宰相何澹亲家王信墓地。半岛南边这个古老的小村落坪地村,只有十来户人家,村民一直以耕种和打渔为生,至今船只仍是坪地通往外界的唯一通路。幽静神秘的坪地半岛被称为世外桃源。
婆婆一家以前在这里开农家乐,墙上还专门请画匠画了渔舟捕鱼。
政府规划的画家村项目包括烟水渔庄、艺术展馆、五星级主题酒店,艺术走廊、度假村等项目,总用地500亩,因此征收了村民的土地和老房子,每户按人数发放了补偿金。婆婆一家在弟弟新开的民宿旁租了房子,今年五一搬过江,重新开起了农家乐,两家人相互有个照应。
婆婆拎的铁桶里装着谷物,她每天上午都回来喂鸡,若大的庭院成了散养鸡的乐园。附近有一个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已竞相绽放,婆婆说再过一段时间莲子就熟了。不远处的田地已经开始建花海了,马匹驮的沙石就运到那里。我们发现老房子庭院里铺着道光年间的石碑,婆婆说政府交代了,这些石碑都不能带走。
回到坪地码头等候摆渡船的时候,婆婆迈上自家的小木船捞起暂养在河里的野生溪鱼,送给乡亲,然后又回到小船上整理渔网。她说要把粘连的网结解开晾晒。我看她从早到晚片刻不停地忙碌,问她累不累。婆婆回答说她每天都这样,习惯了,有时候累得双腿都站不住了,还好儿媳妇心疼她,晚上吃完饭,儿媳洗碗,让她早点回船上休息,她换下来的衣服,儿媳都给洗了。“儿媳也辛苦的,要带两个孩子”,婆婆理解地说。多么温馨和谐的一家人!
坐摆渡船回到河边金村已经中午了,我们顺便去她那里喝溪鱼汤。婆婆给我们很低的价格,装厥单鱼的篮子里还特意加了一条老虎鱼,让我们品尝。婆婆说前几天捕到一条一斤多的老虎鱼,卖了一两百块呢。儿媳做的凉拌藕味道很赞,她和婆婆一样,言语不多,每天不停地忙碌。我们连去了几天,认识了,她看见我们就天然地笑,朴实无华。
婆婆两岁的小孙女儿玲玲趿拉着妈妈的高跟鞋从楼上下来,一看见我就赶忙递过来零食,甜甜地喊着:“阿姨,你吃,这个很好吃!”多么开朗大方又调皮可爱的孩子!我送她海苔,她第一次吃,拿到嘴边吹了吹才放到嘴里,然后爬到椅子上开心地说:“海苔,好吃!”她看到我手机里的照片,一眼就认出了整理渔网的奶奶,兴奋地喊着“奶奶!奶奶!”。婆婆听说有她的照片忙过来看,还问我有没有拍老房子。我摇摇头,婆婆有些遗憾,她一定很留恋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良辰美景,终有一别。这天下午,要踏上返程了,收拾好行囊却有些不舍。短短几天时间,这里已成为我心中的家园。我留恋这里的山水,留恋傍晚凉爽的长堤,留恋那鲜美的溪鱼,留恋刚刚熟悉的乡音,留恋都市里难以找到的这份纯真……
35度高温,民宿女主人细心地提前启动了汽车、开起空调,送我们去丽水高铁站。坐上车,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要把这里的美景和故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爱上我们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勤劳质朴!
再见了,古堰画乡!再见了,八百里瓯江!再见了,可亲可敬的乡亲!祝愿你们蒸蒸日上,幸福安康!
注: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网友评论
人到中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