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以前的文章,写完就忘了发。
关于巴黎圣母院,关于传统南音。
巴黎圣母院和南音:传统不死,传承不灭!
前几天的巴黎圣母院的时间,实在让我惋惜,惋惜的是人类文明瑰宝的消失,不同很多在网上的观点的两分派:对巴黎圣母院失去表示遗憾没有去看看,或者是为了所谓的爱国情怀的愤恨。
我想到的是,能不能不要让传统文化仅仅停留在小众,不是少数人的狂欢!
仅仅停留在记忆中,不要让巴黎圣母院的悲剧再发生在和平年代!无论是意识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文化!
今天早上5点多,迷迷糊糊的从睡梦中醒过来,眼睛还迷离着,听到的是外面悠悠扬扬的南音声,朦朦胧胧的,听不太清的样子!
虽说南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那拉长的语调确实是很多年轻人都欣赏不来的。甚至在和朋友的交谈中,她们甚至都不知道这种古老的乐种。
如果你去看过厦门金砖会议期间的《闽南听雨》,你可能会被它的魅力震撼住,《闽南听雨》是用工尺谱唱的,或许你根本上就听不懂!工尺谱是它的音符,你却可以体会它的故事情感!
它可以是四宝的碰撞脆咧声,模仿出潇潇风竹声,可以是小杯子碰撞、来谱写出一曲盛唐梦歌!
我真的蛮希望有一天中国传统的东西可以在普通人中传颂流传开来,就算不是成为流行乐,也要慢慢普及开来!
以下感慨出现在朋友圈:
她说:“我穿着汉服在大街上,有人问我是不是在拍戏,汉服还是需要普及。”
很心酸的一句话,挺希望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想日本一样,能够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唱着民族的乐曲,而不是单单存在在影视剧中!
我是真的喜欢南音,喜欢穿梭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中,体会这个古老城市的风情,看着它总是在不紧不慢的向前推演,听着小巷子中偶尔传来几声悠扬的唱声……
大二的时候,稍微学过那么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我,明明声音条件不突出,转专业课业也比较忙,却觉得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学习这梦中的音乐。
很奇怪的!我和南音的渊源却是来自一本小说《阮陈恩静》,里面的女主是一个南音的弹奏者,和男主角的邂逅也是因为南音,这样的南音让从小就跟着妈妈听歌仔戏的我,喜欢咿咿呀呀的我来说真的是心生向往。
2017年,终于如愿进入了南音社,那段时间的我,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在南音曲遨游,和一群学弟学妹大清早的开嗓练唱腔,会因为四宝练不好而偷偷练习到手抽搐、学习琵琶反复练习手指都慢慢摩出了茧子……那个内向、在KTV唱歌甚至都唱不上气的我,居然也能在元旦汇演中和小伙伴们,执着拍板而歌,长长的流苏流下来,穿着白衣红梅,风一扬而起,真的好美!
学了南音才知道,南音故事的邂逅似乎都是静静的,悲伤的故事居多,就像人生百态,不仅有美好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个悲伤静谧的灵魂!
从《元宵十五》的欢快到《陈三五娘》的愁绪,好像就是在讲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缓缓吐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字就是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洞箫音和琵琶咚咚当当的声音互相缠绕着,伴随着,让我感觉到在这浮躁的时代中的一丝丝静谧。
我从小就很喜欢古代的一些文化,算不上精通,却也多少了解一点,希望自己就像我梦中的陈恩静一样,拿着一把琵琶,面对茫茫无边江上,悠悠扬扬的唱出一句句南音曲。
又好像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怀抱琵琶半遮面……
那样的女子,虽然人生的境遇算不上好,却也美丽。
闽南听雨,超惊艳点这儿可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