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什么?是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身上的品质。家庭氛围是否放松,舒适;父母身上是否有专注,坚毅等品质,对孩子身心都是一种熏陶。
近来上课,对一些孩子的深入了解,发现所有孩子的学习与成绩都受专注力影响,专注力高度集中的,都是学霸,专注力比较集中的,成绩偏上,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成绩中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成绩排后。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吸收效果不好。做题时转移注意力,正确率不高。我跟学生交流和沟通时,学生由一个话题不停的扯到一个又一个话题上,表面看似想象力丰富,实则是注意力转移。
这不仅导致听课时浪费了部分时间,做题时浪费了部分时间,沟通时浪费了部分时间。没有最大化利用时间,使得学习进度慢而学的知识不多。成绩是测量注意力是否专注,心神是否聚散的工具。
这就变成了上课,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成了重中之重。比如,语文课堂,要让孩子们在读文章,做题的过程中思维不转移,心不分神。这就要保证老师的思维不能转移,心不能分神,更不能这个题没讲透时,扯到另外的话题上,用专注的能量熏陶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会散发出专注到味道,就像用烟熏猪肉一样,什么样到猪肉都保留烟熏味。
专注力在课堂的熏陶,远远比不上在家里的熏陶,这就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专注力和心神的凝聚有着极大的考验。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专注力不集中,做这件事而想另一件事,心不在当下而分神,那么,就熏陶不出孩子到专注,也熏陶不出孩子聚精会神的品质。而用不专注和分神的状态熏陶出来,孩子到心就容易分神,且不专注。
专注力的形成有两点:除了熏陶,还有保护。
孩子天生具有专注力,保护专注力,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成长的环境,避免人多话杂,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而破坏专注力。一方面孩子独处时身边到人避免打扰,这个打扰大多是语言上的和父母情绪上的。声音对专注力的破坏,导致孩子分神的最大原因。耳朵是学习的重要通道之一,当耳朵,这一学习的通道不敏感时,就没那么流畅的把知识从外往里输送到大脑。
每节课前,我能从孩子到神态,明显到看到孩子是否具备专注力,还是处于分神到状态。除了学霸,其他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分神到情况。
针对此情况,为了把他们到神统一拉到课堂上,我就把自己当做炉火,把学生当做腊肉,保持高度到专注力,用自己到专注熏陶出学生的专注,带着孩子做冥想,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或放一首音乐,听高低音,听演奏器具名,或由教室到室外,听身边的声音,听这个城市的声音,训练到,把孩子的听觉打开,专注力和心神拉回到当下,到眼前,开始上课,这时,明显感觉到,大家记忆力和理解力提升了不少。
在这个过程中,收益最大到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让我到课堂更高效了。再把这种专注保持到做其他事情上,以前炒菜配菜时,小鸡蘑菇炖粉条,小鸡,蘑菇,粉条都准备好了,不是忘了准备姜片就是忘了放红枣。现在做饭思路也是很清晰。
回家跟我女儿相处时,我依然保持专注和心神在当下的状态,看到女儿踏实,专注到表情。我要是人跟她在一起,心想别的事,立马能看到她浮躁且心神散开到状态。
不管学什么,需要高效,而高效来自于高度专注,最近忽然悟到了这点很重要,不管在走路,还是,特意练自己到专注力,心在当下。这时,看到了今天到阳光很明媚,马路很干净,眼前一片新颖,好像一下子把今天的日子激活了似的,世界一片鲜活,路上路过的每一个人,骑摩托车的,走路的,每一处景,都深刻到落在了我的心里。
专注的氛围放在家里,就是家风的组成之一,你的家庭有这种家风吗?它在家风里排在首位,重中之重。父母的浮躁情绪,做事,说话没耐心,这都是没有专注这种家风的表现。
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不管是授课,还是沟通,我都把自己变成炉火,把学生当做腊肉来熏陶,我就看到了我的高效,他们的高效。如果回到家里,父母也能这样做,孩子的进步会更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