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的对象
新年的第一个故事,“读”的是“丸子聊心理”里拾到的一位“小镇做题家”的人生选择——也许他/她的成长,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成长过程…
她/他是某高考大省里的三线城市长大的孩子——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清华的博士生,但是他/她博士毕业后,却选择成为一名占星师…
不仅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而且也让很多爱他/她的人,大失所望!
但是只有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才明白自己的心路历程。
作为可以考取清华博士学位的孩子——他/她在自己的镇子,大概率是佼佼者,是所有父母教育孩子的对象…
所以作为“照耀的孔雀”——他/她已经习惯了被所有人膜拜、羡慕,和称赞…
只是到了清华后,因为周围都是最优秀的学生——自然他/她的优势,荡然无存。大家平时讨论的时尚、电影,音乐,却并非小镇出生的他/她擅长的。
在高一层次的平台,比较的——已经不是课本里的那点儿知识了。而同学们的眼界,格局,看待问题的思路,却成为了每个孩子生长环境决定的。
没有了“展示自我余地”的小镇做题家,他/她的内在,大概率有了极大的落差。原以为已经是“人上人的自己”,原来只是井底之蛙,见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天”的他/她,虽然凭借自己的一贯学习态度,可以掌握课本里的知识,但是一向优秀的小镇做题家,一下子没有了所谓的光环,没有了让其他人羡慕的机会——他/她的内在——会是疲惫的,甚至茫然的…
也许是小镇做题家——“卷的对象”搞错了。
他/她已然是很优秀了——他/她可以在资源没有优势的前提下,成为所有孩子羡慕的清华博士——已经是很多孩子学习的榜样…
他/她的内在,一定也获得了极大的享受与获得感。
但是当他/她与和她/他一样优秀,甚至比他/她更加优秀的人群比较时——这样的“卷”,不仅不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大概率会令他/她失望,甚至失去了成长的动力…
如果“他/她”卷的对象是自己——是把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比…
当自我发现自己的成长时——感受到自己正愈来愈好时…
那么“这样的卷”,一定后劲十足!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