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去万邦书城了,好像书店里的布置比之我前两次去,有些许变化,重新增加了些摆件,新增了些专供读书时所用的香,品茶的茶台茶壶。
昨日下午,可巧好朋友俞宏相约一起理发。
我们相约竹笆市见,她下班开车从单位出发,我从家中出发。五点半左右,正是下班的高峰期。车还算好搭乘,我搭上了300路公交车,一路顺利,约二十多分钟便到了广济街站。
我走到正学街巷,穿过制作印章,牌匾,锦旗的小巷,两边的道路被用于招揽客人的成品和半成品牌匾占据了,空气中还冲刺着浓浓的,刺鼻的油漆味。
约走了50多米,我向东边巷口拐去,来到竹笆市街口,竹笆市的店铺换了另一张名片。那些被手艺人匠心制作的竹凳子,竹椅子,竹筐子,竹簸箕,竹笼子,竹柜子等等,琳琅满目,比之前我在老家见到的精细了百倍,光滑细致,着色也有了大的改观,虽失去了原有竹子的翠白,却多了古色古香的书卷气。连那些敲打身体的小木槌,打磨的极光滑的擀面杖,也换个头脸,一色的鸡翅木纹。
见到一个约几公分的低矮的小凳子,比男人的手掌大些,我用手掂起来,见凳面像一弯弯月,又似一个拱桥,我笑着自言自语:连凳子都制作的这么小巧,便于携带。不想,正在玩手机的店员白了我一眼说:那是枕头。我忙放下凳子 ,自嘲地说:用这当枕头不硬吗?心里想,时代变了,科技是飞速发展了,但人们似乎更崇尚过去的生活了。
记得爷爷的枕头,就是一块像砖一样的石头,淡黄色,像倒立的梯形,上面大些,中间凹进去,两头翘起来,又像船的两边——船头和船尾。这种枕头枕着清凉不上火,想来现代人也是寻着这样的思路,设计这样的木制凉枕吧!
我沿着竹笆市店面边走边看,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朋友理发的店,一色的红色皮质小圈椅,灵巧灵性,理发的师傅是店面的老板,年轻,帅气,手法娴熟,旁边观摩的小徒弟,凝神观看,紧张又局促,我坐在朋友旁边的圈椅上,前面的镜子里,穿着红色卫衣的我,面色有些泛黄,侧脸看朋友,皮肤白皙,时尚的牛仔微喇叭裤,黑白相间的毛衫映衬着白皙的肌肤,淡黄色短发正在被修剪着,一种干练睿智的职场女性气质扑面而来。我们一边理发一边边闲聊,一点也不浪费时间,话题自是从晚上的失眠开始。
从理发店出来,我们又开车来到了地处小寨大兴善寺旁的万邦书城,这里的淘书分享会已经开始了,寻一处坐下,听各位老师分享自己在书店,书摊,网上书城的淘书经历,感知每一位爱书者的分享,都是自己独有的故事。
一位漂亮女士的分享,激起了一阵热潮,她想来是在书店工作,一日,见一男一女进店,每人手中拿着一个厚棉袄搭在臂上。有店员反映说:这两个人曾将手伸入到别人的衣服兜。她第一反应:小偷。便派人盯梢,那俩人许是发觉了,开始不断挑选书籍,及至结账,竟买了四百多元的书,女士说:连西安的小偷都那么爱读书,可知西安文化氛围太浓了。她的话引得大家笑起来。
一位男士分享说:自古读书爱书之人,都是穷人。我虽不敢苟同,但细想想,自古读书之人多出贫寒之家。
最让大家感动的分享人,当属一位老者,看年纪有七十多岁了,花白的头发,精神矍铄。我坐在他的后侧,从余光可见他听之专注,时不时还做些记录。当主持人邀请老者分享时,只见他从椅子上泛白的老式挎包中取出一本书,向大家展示,书名叫《草籽》,书并不厚,薄薄的,封面的图案是早些年的。老者说:书中有首诗很简短,叫《草籽的宣言》,我根据这首诗,自己也写了一首,随后他戴上眼镜,用浓重的陕西话朗读起来。诗写得很长,展现了草籽要像母亲一样回报大地的决心,充满了生命力。诗朗诵完了,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他求知求学求真的精神鼓掌。
分享会还在继续,我们俩偷偷地溜出来,好久没有见面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废话要叙,还有许多衷肠要说。
挽着臂膀走在街上,两边店铺的灯光照射着,树影婆娑,抬头看,皎洁明亮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好像向我们眨巴着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