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做中写,在此再梳理一下社群运营的方法论,算是自己最近一年工作的反思总结,也希望对正在做社群运营的同行者有帮助。
我将从人、价值、钱三个层面来展开。
一、社群的生命力来自社员之间的互动和赋能。
社群中群主、管理员或意见领袖、社员组成了社群的枝干,枝干决定了社群的"气质"。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创始人王潇是一位女性,趁早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女性成长类的社群。
最近芳姐惊奇地发现,山商趁早读书会的男生比女生越来越多了,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有内驱力的社群负责人,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又是男生居多。
你会观察到社群像一个生命体,在社员互动的过程中,会自然生长。
我们在社群运营中,应帮助群成员建立联系,比如提供机会做自我介绍,而且一定要了解最好的方式,建议大家用80个字儿告诉大家,与你连接,会有怎样的未来想像空间。
芳姐的示范:我的前半生有三招,招生、招商和招聘,近几年做社群运营,很喜欢和人沟通,人都说和我聊天也挺喜欢。我的未来也有三招,招财、招婿、招人爱,你可以和我聊聊看,一起就做些有意义and有意思的事儿[呲牙]
二、社群运营的价值点是什么?是好内容。
首先,聚焦群成员的一致需求。比如创客营,在内容设计方面有两个方向: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从理论到实践都要紧紧围绕 “群成员的关键需求”来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内容。
接下来,社群运营的核心关键点,要有"共振"效应。
1、活动策划。比如趁早社群发起一个品牌互动的的抽奖活动,要寻找和选择的合作品牌要符合的标签是"新时代女性的品质选择",只有同频才能共振,品牌之间也是如此。
2、场地选择。社群线下活动场地的选择,跑团当然是大大的操场最好,读书会就最好是咖啡馆或者书店,宝妈群就适合一起做烘焙的大厨房,只有同频才能共振,人与环境之间也是如此。
3、视觉定位。趁早社群活动的主题注重"雅文化",发起的系列化的微活动,创造人与人之间同频共振的交流机会,最美同类相遇。比如21天线上打卡营,闭营前会组织一次线下面基,追求的效果会是必拍照必转发。
最后一点,要坦诚率真的选择合作伙伴。
比如近期趁早要举办一个社群福利转发活动,联系很多品牌都非常愿意参加,但提供居多的却是各种会员卡、代金券,芳姐最后沟通无力之后谢绝了大部分商家赞助,只选了具有坦诚率真特质的合作伙伴。
10份没有30份的礼物清单壮观,但是做出筛选才是真正的价值。
三、既然好的社群运营,要向钱看,付费也是一种尊严,那么如何实现价值变现?结合烟台趁早社群分享两个方法论。
4C原则
在在适合的场景(Context)下
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unity)
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Content)或话题
利用社群的网络结构进行人与人连接(Connection)。
举例。趁早是女性社群,单身女性占比很高,而且最活跃。在目前婚姻制度还存在的社会背景下,提供与婚恋相关的活动是符合社员兴趣的,比如近期正在策划的锦鲤娘子转发抽奖活动,年会也将侧重于婚恋交友的主题。
总之,社群营销要因人置宜,重点是,创造超过期待的内容,让价值远远的超过价格。
分层原则
社群运营的实践,根据社员信任维度应当“分层运营,各有侧重”。
趁早21天打卡的营长群,很安静。但是这7个打卡营的营长在各自的打卡群却都非常热情,付出了大量时间去统计、解答和鼓励。
尽管前面两期都还没有收费,但是当价值可以看的见时,收费将是好的选择,让彼此更负责。
但不是所有的群都可以变现。比如,趁早读书会和趁早跑团一直以来都是公益活动,所有的组织者都是有内驱力的人,大家都是共同爱好一起读书、一起跑步,所以顺其自然生长就是最好的安排。
总的来说,核心管理团队应轻运营、重成长,提供机会比如储备讲师;
会员群、手册用户群重点是提供服务,加强关系;读者群、读书会、跑团群属于爱好群,更多的是去参与,发现人才或会员。
总之,社群运营要有逻辑思维,与大群小群无关,因群的特点而异,认知大于技术,观察优于思考。

芳姐自己手机里的微信群光置顶的已经好几屏了,但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才发现除了认知的软实力的维度,连硬件设备都是可以降维打击的。
知道真理还要发现真相,价值观、方法论、工具,都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在做中学。
韩娜2018.10.25
去年写的《写在社群运营第三年》,主要是价值观,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一些道理。发在简书阅读量还挺高的,出门左转可以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