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社群运营第五年

作者: Hannah韩娜007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20:05 被阅读150次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社群运营的概念也是百家争鸣,难免瞎子摸象,所以欢迎你留言讨论,好的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

由于近一年多的社群运营主要是探索社群的商业价值,所以我个人的进步是增加了财富亲密度,越来越发现在社群运营工作中,钱是好用的工具,这次也只写收费社群的思维和实践。

社群运营的第五年总结,我想分享三个维度的观察,和一个群动力系统的心得。

一、社群运营的第一个关键词:成长型思维

古典老师提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超级个体"概念,精英人士都在打造个人品牌、学习跨界,你会发现原来是固定思维的人正在变得协作面越来越宽。

什么是固定思维?

就拿一个3万元门槛的趁早宣传委员的群来举例。有小伙伴问,卖产品赚钱有限啊,还不如存银行。这就是固定思维。

如果用固定的思维,考虑的维度就是:这一个产品卖出去赚多少钱,卖不出去就赔多少钱。也没有错。

但为什么说社群运营更适合成长型思维呢?举几个例子你就清楚了。你卖菜,你的圈层就是中老年女性居多;你卖洗车服务,你的圈层是男性有车一族。而圈层的价值已是众多大咖的共识,比如:垂直细分、私域化、社交电商、精准客源⋯⋯

趁早从2011年是用一本效率手册划出了一个圈层【年轻知识女性】。陆续上线的300多类本本、Shape的运动装、各种知识产品,后来的这些其实都是"代客采购"了。不信可以问一下三年以上趁早用户的购买记录。

所以,商业化的社群运营需要的是【成长型思维】,产品是颗种子,社群运营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它包含的信息展开的过程,产品本质上是社交货币,作用是【划定圈层】。

二、第二个关键词是【养成关系思维】。

基于契约的信任和基于信任的契约,是两个方向,表达出来的底层逻辑是很有意思的。过去强调的是规范化确定化,现在是重视彼此养成的关系。

你会发现好的企业不再是像过去一味讨好用户以满足要求为目标,而是找到种子用户并站在一起创造需求和协同进化。相反,需要忽悠和承诺去说服的,并不是有长期价值的用户关系,也不是有真正价值的合作关系。

比如最近的100天健身训练营,两个月时间有一万多人加入。对赌金199元,不仅增加了参加者训练的完成度,推广者也有了可能的收益,而发起者不仅打磨了产品也有非常不错的品牌效应,这个过程就是彼此养成、协同进化的关系,而且价值会随时间升级。

插一句,去年我就在上一篇总结写过,观察到未来的社群营销模式可能是:优质内容+小程序+社群,100天训练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了。

三、第三个思维是【影响力思维】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个特点,个体独立和万物互联。多好的产品、多大的社群都不是终极的产品,这个时代只有你才是"不动产",未来你的影响力就是你的价格。

做一件事归结需求大致是这两个,一是自我实现,二是价值变现,这两个目标的达成关键都是:个人影响力。如何让这个群的成员的影响力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是运营的关键。

比如趁早的宣传委员群,一方面建立流量转化的方式,有各类产品,产品分销有分润,未来趁早的线下实体店优先成为合伙人。

另一方面趁早学院也与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建立培养计划,从担任助教开始系统打造品牌课程讲师,同样条件下,资源和机会自然会向宣传小分队的精英倾斜。

我个人很认同"近悦远来"这个词。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烟台女创论坛,也是为了提升会员个人影响力而运营的一个系列活动,榜样推荐、优秀评选、演讲辅导、1200人的演讲台、后期转化活动,其实都是围绕一个目的:提升大家的个人影响力。

插一句算是意外发现,我也接收到了很多对我个人的认可,也增加了优质资源的对接。所以帮助别人提升影响力的速度和质量,也是自己的影响力建造的速度和高度。

如果用社群运营作为一项技能,除了思维,还需要有一个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平台、同路人和源动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家庭女性开始探索一种更自由、更个性化的工作,社群运营工作者是其中一个新物种。

可以自带技能、移动办公、项目制协作,不依赖组织,形象的说法叫:U盘化生存。

可是我们都知道U盘只有插到电脑主机上,有系统支持才有用,个人也需要能"识别"你的系统,沟通成本才低,交流才轻松。

比如想在趁早系统上打造个人IP,在全球有200多万的趁早星人视线内曝光,精准流量,线下活动丰富,协同合作,资源共享。

独木难成林,需要在长板技能上建立互补,社群最大概率遇到同类,一个"秒懂"你的同类,信任成本为零,是一种幸福。

很多时候出发时是没有想过终点的,因为"人生中每一次心潮澎拜,都是跳入下一轮沉迷的重要信号"。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你才对得起这件事,才对得起自己花费的时间。

综上所述,做什么事、与什么人合作,直觉往往是更可参考的。心动的就去考量,不心动的就直接放弃。社群运营者的系统核心:心动是自驱力。

【作者简介】韩娜,10年教育培训行业,专注市场与品牌发展。写作理念:做自己说过的,写自己做过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社群运营第五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dt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