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开放心态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9-11-08 22:23 被阅读0次

    对于读书,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则,有些人只读自己认同的观点,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去审视他人的文字,有时一段文字还没读到精髓,便认定作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索性弃读;也有些人会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他们所能接受和尝试的事物也在随之递增。

    毫无疑问,后者的心态更加容易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也更容易与作者达成共识。

    如果我们只读一个人的作品,那么我们的表达方式及写作手法也势必会向这个作者去靠拢。

    日本的作家写的书大部分都很薄、很精巧,他们更趋于将个人感受及方法相结合。谈不上字字珠玑,但却言简意赅,让人一目了然。

    而西方作家则更侧重于通过研究、实验、数据等向读者说明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的重要性。有时候一个案例就需要占据大量篇幅,只是这些真实案例给人带来的启发和共鸣,确实会引起读者的重视。

    不同的写作手法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但总的来说,每种感受我都很珍惜。

    用某种开放心态去构建自己的书单,很有必要。如果只读自己读得懂的书,也许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突破自己阅读能力的瓶颈

    好比,你让一个写方法论的作家去写散文,他可能写到一半会突然懊恼于文中大段大段的对话无处安放而不得不把它揉成一团,最后被视为垃圾一样丢掉。

    读书本身也是一种挑战,接受自己的书架上常常放着小说、哲学、游记、自传等各式各样文体的书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是我们交友时一定会选择与自己较为合拍的人去相处一样,总有些人会被你挡在门外,我也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并且足够合理。

    很多见解、观点,我们不必强迫自己接受,但也无需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审视它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越发体会到试着去感受作者的世界,有多重要。

    以旁人的视角与作者的视角进行阅读,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你将完全放下自己的杂念及批判,而走进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现实场景”中,这时你才会真正懂得他们的行为为何发生,是什么主导着他们的思想,他们每每发生的转变都依据着哪些线索。

    作者和读者的区别在于,他们越是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写出来的东西也就越有质感,越能打动人;可对于读者来讲,读得内容越垂直(专一),思维也就越容易局限。

    予以自己开放的心态去阅读,而后你将获得不同于常规读者的感知力及阅读能力

    因此,我所说的开放心态有两层含义:

    1、在书单的选购上,可以适当扩宽思路,不要只为同类书籍所折服,对其他领域不闻不问,因为我们读的书必然会给我们自身带来一些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

    2、在读书时,可以避开一些自己原本的杂念,这样才能专注于阅读本身,对于作者表达的内容及主旨,也就更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会令我们的阅读能力大大提升。

    在我的朋友中间就有那种只读小说的人,不得不说他想象力的确很丰富,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钻牛角尖。小说虚构的成分较多,他虽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但虚构人物的处境及处事方法却无法被运用在真正的生活中。

    我在不少于两位作家(小说家)的书中看到过同样的观点,大致就是在表达“太理性的人都做不了小说家”这个意思。他们在创作人物时会有一些现实元素,但这些人物在处理事件时往往都会比真实世界的人要大胆,毕竟他们只是被创作出来的文字(人物),无法从虚构的世界中走出来,跟现实叫嚣

    事实上小说家们创作出来的人物就算有原型,也很容易在文字的排列组合中变道或转弯,总之小说中的人物很容易发生转变,但现实却不然。

    再比如哲学,哲学中对文字的用法及语言逻辑极其严谨,但当你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很难瞬间把那些有着“标准”定义的诠释法从记忆中抽取出来供你使用。

    阅读之旅的开启,使我们逐步走向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所以阅读的广泛性也就成为某种至关重要的标志,否则读者只会越来越倾向某个作者或某个学派,而非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需要开放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ce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