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这件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多人习惯于躲在电子屏幕之后说话的社会正在变成一个问题。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困扰,遇到专业领域内景仰的前辈,准备了一肚子的话,结果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和稍微有点好感的异性聊天,聊了几句之后就开始冷场,不知道聊什么,久而久之逐渐传出了这个人高冷、不好相处的评价。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在近日花钱报名参加了一个“沟通训练营”社群,如今21天的学习结束,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悟。
01 你来我往才能够谈笑风生
曾经看到论坛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有人不那么外向也能在聊天中很招人喜欢 ?”
大意是提问者潜意识里认为,内向的人在社交场合肯定不如外向的人受关注,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聊天中应该是外向性格的人更受欢迎才对。
可是她却观察到,班级中有性格内向的同学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即使毕业之后也和大家保持着良好密切的联系,而提问者自己这个被评价为外向开朗的人,反而好像和老师同学仅维持着“面子情”,一毕业联系就淡了。
之前我对此也有过类似的误解,总认为交流中性格外向的人占优势。那些话题不断,说的多,能成为聊天焦点的人沟通能力强,殊不知这样的人并不很受欢迎。
交谈最好的状态是你来我往。在此过程中仅一方侃侃而谈,另一方只能偶尔附和一两句的情况其实和冷场一样属于不成功。
交谈绝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滔滔不绝地说满足的是自己的表达欲;变成聊天焦点自我的心理感觉会很好,但此时听者的感受呢?谁都希望被重视,总是让和你交谈的人成为陪衬,时间久了,除了有求于你的人,再不会有人喜欢主动找你聊天。
02 善于提问让交流顺畅
有人或许会问,要是交流中的另一方是沉默寡言,自己这边不说话绝对不主动说话的人该怎么办?这时“善于提问”就成了维持交谈能达到五五开局面的关键。
在交谈中善于提问,提的问题越具体,对方回答的越省力,也就越有意愿和你聊下去。
这样提问者就可以在提问中不断获得信息,去发现对方的兴趣所在,引导对话进行下去。尽可能避免问空泛的、很虚的问题。
例如,我在之前就喜欢问别人“你最喜欢哪个导演?”、“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之类的问题来作为交谈的破冰,效果很不好。因为日常生活中多数看电影的人就是哪部热门看哪部,无所谓、甚至完全不关心导演。问“最喜欢哪个导演”让他们无从回答,本身压根也不知道几个导演。
“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同理,多数人阅读不会只看一个类型,只盯着一个作家,多半是当下畅销热门的或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会去看一看,但都不会很深入。冷不丁被问到“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很难给出答案,根本没想过。
如果坚持问这类问题,对方多半只能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了解,或者另一种常见的做法,随便说一个名字应付一下,而你在得到回答后就开始顺着导演或阅读类型这个话题聊,但其实对方只是随口一答,内心对这个话题是不感兴趣的。
比较好的提问方法是让对方做判断题或选择题。如“最近大卫·芬奇导演的《爱、死亡与机器人》评价很高,我发现他拍的片子一向即又有深度又有热度,你喜欢这个导演吗?”、“《三体》在中国算是把科幻小说带火了一把,你喜欢看科幻小说吗?”
哪怕对方只回答三个字“不喜欢”,你也可以主动地进入下一个话题,而不会因为对方勉强敷衍地回答就过多地停在这个问题上尬聊。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电影还是阅读本质上都属于小众爱好,如果是一般场合陌生人之间破冰,应该选择最大众的话题:聊吃的。
03 换位思考就是高情商
想要在交流中达到你来我往,谈笑风生的状态,善于提问是技巧,换位思考是核心。
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和你沟通,你就应该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
自己不希望别人打听的事就不应该主动去向别人打听。想和有趣的人交谈,自己就需要努力先变得有趣。
交谈,或者说沟通,是一个过程,永远有可提高、可进步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