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灵之约且行且思
清明节,去“死亡咖啡馆”喝喝咖啡

清明节,去“死亡咖啡馆”喝喝咖啡

作者: 孙学镂 | 来源:发表于2024-04-04 06:09 被阅读0次

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是清明节,大家都在享受与家人、朋友的快乐相处时光;扫墓,踏青,缅怀先人,感受春日的美好,享受健康的美好生活。

其实,对于清明节,或许年轻一代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概念,可能大家对清明节最大的认知就是:它是一个法定的传统节日,是可以放假休息的。

至于回乡祭祖,这种从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身上,变得越来越淡薄,不说别人,其实我也是如此。

每年的清明节,我内心也想回老家跟着叔叔伯伯一起去扫墓,去认一认祖祖辈辈的坟茔,打扫修缮下。虽然我内心知道这事很有必要的,却也无法做到特意跨省回去扫墓,原因很简单:这些先辈对我而言,是没有概念的,只知道这是谁的谁,那是谁的谁,仅此而已。

但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扫墓是他们离死亡最近的时候,扫墓也可以作为一次生动的死亡教育,但越是传统的地方,越是忌讳谈论死亡,而扫墓并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今天的得到精选刚好谈论到死亡的话题,我也想基于这个特殊的节日,跟自己也谈一谈死亡,它其实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是很有必须了解它,熟悉它,将来见面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

死亡教育

生活中经常与遇到这样的一些困惑:

当亲人病种无法逆转的时候,是拼劲一切全力救治还是在尊重病人自己的意愿?

或许在我们的亲人身上,都发生过类似的案例,明明病情不可逆,明明现有的治疗方式对双方都很痛苦,但是大家都在咬牙坚持,不管是是出于孝心还是伦理道德,我们都在违心的做出选择,别无他法。

当重病不能治疗,当治疗无比痛苦,那么,希望不要再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目的,这不是医学的无能,不是家属的不孝,而是对生命过程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掌控生活的权利,当连自己的身体都掌控不了的时候,更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提前做出安排,因为人在临终时,可能意识比较模糊,在这个状态下说的话,未必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

作为医生和家属,需要尊重生命,把对方当做独立的个体,遵从患者内心的声音,抛开道德的枷锁,释放对生命最原始的尊重。

当一个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之前有人做过相应的采访,但得到的答案都是:认为自己这一生还是很幸福的。

这个答案大概率不是内心最真实的心法,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不带着遗憾离开,但人的一生终究都是磕磕碰碰,艰难坎坷的,幸福过,伤心过,无助过,酸甜苦辣都是经历过的。

但在临终之际,宽慰后人,也要救赎自己,所以在对自己这一生作总结的时候,总还是希望自己是幸福的,是无憾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某一个人在临终之前的内心想法,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最后的日子里都做了什么。

大多数人,都努力跟这个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都经历了人生目标的坍塌和重建,多数人,在最后的日子里,都或多或少完成了一些自我突破。

人生永远都有无穷无尽的选择,即使生命的尽头也是如此。

或许,在这里大谈死亡在很多人并不理解,但是你不理解的事情,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都在朝着未知延伸,努力去接纳它,才能在彼此遭遇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

死亡教育,已从过去关心身体是否痛苦,但从未来,人们将越来越多的倾向于情绪层面的平稳降落。

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两个也许大部分人并不熟知的死亡教育的案例

死亡咖啡馆:

它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咖啡馆,而是一个供人们讨论生死话题的平台。

这种咖啡馆的装饰风格通常与众不同,比如深色的墙壁、红色的窗帘和暗红色的灯光,营造出一种神秘和与世隔绝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放下日常的繁忙和压力,深入思考和探讨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死亡咖啡馆”的概念起源于2011年的伦敦,随后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相继开设。这些咖啡馆不仅提供咖啡和点心,更是一个让人们分享故事、交流思想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谈论对死亡的看法,分享关于生命的故事,或者仅仅是倾听他人的经历。

在中国,首家“死亡咖啡馆”于2014年在北京举办,此后也有类似的活动在各地举办。这些活动通常由专业的组织者引导,确保讨论在一个安全、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进行。

“死亡咖啡馆”并不是为了制造恐惧或焦虑,而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命和死亡的自然过程。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坦诚的态度面对死亡,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总的来说,“死亡咖啡馆”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挑战了人们对死亡的传统看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死亡茶舍:

也是一个类似于“死亡咖啡馆”的场所,最早是在一家医院设立,专门用来跟临终患者的亲属交谈的场地。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使医患之间能够放下日常的束缚,深入探索和理解生与死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命题。

“死亡茶舍”除了医院以外,也慢慢在社会中相对私密的场所流传,在这样的茶舍中,可能会分享各自对死亡的感受、看法和经历,可能会听到一些奇怪甚至荒诞但真实存在于生命中的故事。

这些分享不仅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死亡,也可能促使他们更加珍视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刻。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人们可能会获得新的视角,从而更加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结。

同时,“死亡茶舍”是一个探索生死哲学、分享生命故事的重要场所,它有助于人们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面对死亡,从而更加珍视和热爱生命。

当然,死亡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它涉及到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死亡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面对死亡,不断地重塑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身心更加饱满富足。

相关文章

  • 小而美

    1、时不时地去小物咖啡馆泡着,喝喝咖啡喝喝果子酒,写写心里的想法,不停的写。 2、早起之前感恩。 3、入睡之前感恩...

  • 死亡咖啡馆

    这是一场由我而起的额外收获,感恩赵旭,感恩黄老师,感恩小伙伴儿们! 醒来死亡体验馆的创始人来长春了!这样的机会不容...

  • 死亡咖啡馆

    一群年轻人探讨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今天参加了一个死亡咖啡馆的活动,看到来参加活动的一共有10来个人...

  • 4

    胡亦空闲的时候,就去咖啡馆坐着,喝喝咖啡,看看书,盯一盯进进出出的人,这里面一直没有那个女生。一个咖啡馆盯久...

  • #四月十七·雲端#

    @上海·外滩 从一个咖啡馆挪到另一个咖啡馆的路上 (对,我是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咖啡患者), 走在路上猛...

  • 咖啡原来是这样啊

    如果你心情忧郁,不管是为了什么,去咖啡馆! 深恋的情人失约,你孤单一人,去咖啡馆! 你跋涉太多,鞋子破了,去咖啡馆...

  • 咖啡馆喝茶

    下午约人,因为没有办公室所以常约在咖啡馆。 好久没有去咖啡馆,而我,除了工作,基本也无人可约去咖啡馆闲聊或者谈天。...

  • 等一个人的咖啡

    西洋文学家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这句话中所说的咖啡馆...

  • 如果你心情忧郁,去咖啡馆吧 ——你想在一杯咖啡中喝到什么?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按欧洲人的看法,星巴克提供平庸的咖啡,资本的味道比咖啡的...

  • 这是我遇见你之前梦想中的生活

    有或者无一两个伴 在不上班的周末去咖啡馆 喝喝咖啡聊聊天 什么话题都可以聊 喜欢这样的两三个小时 优雅闲适安逸 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节,去“死亡咖啡馆”喝喝咖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ln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