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属于大器晚成。少年时天资聪颖却桀骜不驯,先后研究过兵法,佛教,道教的养生术。几次考试都没能成功,原因是他没有专心学习科举考试的内容。他对朱熹理学抱有疑问,他格了七天的竹子最后证明朱熹理学有问题。
龙场悟道。他上书皇上由于言辞过激被贬贵州龙场,他在龙场忽然就悟出了王阳明心学,并且收了很多的弟子。后来贵州大学士欣赏他的心学,随后他被调离龙场,来到贵阳书院讲学。
南赣剿匪。王阳明被中央认命为巡抚来到赣州剿匪,他的战术非常精妙,把多年来朝廷没有解决的匪患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解决了,并且花了很少的经费。
平定宁王。宁王在江西南昌揭竿而起,王阳明摸透了宁王的心思,牵着他的鼻子走,随后保住了南京,平定了宁王。
广西剿匪。王阳明晚年在浙江余姚老家讲学,此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衰弱,可是朝廷派他去广西平定匪患,王阳明拖着病体长途跋涉了几个月来到了广西,沿途百姓和学生对他非常尊敬,据说他到南昌城的时候百姓排着长队迎接他。到广西后,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招抚了匪兵。
广西剿匪后,在回浙江的路上王阳明离开了人世。
王阳明心学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他提倡人们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情,当遇到一件事时你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你的良知,就应该按照这个念头做,一旦有所迟疑,就掺杂了自私的其他的念头,就不是良知了。他说只要人们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事情,就能够做到圣人那样,而不是需要去学习很多的知识才能做到圣人。
从这点看来王阳明心学似乎很简单,可是王阳明又说能做到很难。他就说自己的成就就是良知引导他做的,虽然别人把他的功劳占了,但是他并不抱怨,也不后悔。
在当时有很多人尊崇王阳明心学,可是朝廷掌权的人推崇朱熹理学,两个学说也有所争斗。可见王阳明心学在当时的地位很高,都可以和朱熹理学相提并论了,朱熹理学可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本书后边写王阳明也有污点,说他平定宁王之后一把火烧了宁王府,但在烧之前他把宁王的钱财私吞了,然后利用这些钱财在浙江老家建了个价值连城的巨型房子。我认为这点说的不太可靠,王阳明本人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心学,并且在老家讲学,如果他贪了宁王的钱建了这么大的房子,那么就证明他有很大的私欲,这与他的学说思想相违背,这就等于说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有何资格讲学,弟子门也不可能信服他,天下人更不能信服他。那他的学说也不可能又这么大的影响力。
最后一章介绍心学的一些具体思想,她和弟子的一些对话确实隐含了一些哲学问题,就像孔子和弟子对话一样。这些思想能自成体系,有头有尾,以理服人。古人的一些思想深度确实不容小觑,经过作者理解翻译后的白话文仅仅是王阳明心学一隅。可能是以前很少接触儒家哲学,我就仅仅看这一小部分就觉得王阳明很了不起,一套理论竟然可以解释这么多问题。
王阳明心学与当今唯物主义思想大不相同,当今社会大家也很难接受这一套。现在是市场经济,有很多套路,大家各有各的选择,王阳明剿匪时也用了很多的套路,他认为是良知指引他那么做的,他做的是正义的事情,所以他的套路是好的套路,是为民造福的套路。
很多人可能觉得圣人那一套都是自命清高,你可以说别人没有素质,无知,别人也可以说你自命清高。各有各的看法,可是总有一些标准是一定的,圣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损人利己的套路可能获得一时利益,可永远上不了台面,也总为被大家所唾弃,没有人以损人利己为荣,就像你说贼是贼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可耻。
这本书整体来看写的有些仓促,文字中也缺少对王阳明以及王阳明学说的敬畏,尤其是后边写王阳明污点时缺乏事实依据,我感觉作者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来写王阳明,作者本人对王阳明心学并不尊崇。前边几章写王阳明生平事迹写的可以,总之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级简单了解一下王阳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