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增长率43.81%。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投资,投资金额达1159.56亿元。农业作为最古老、最传统的基础产业,也面临了“共享”的冲击,共享农庄应运而生。随着农庄“共享”程度的不同,其发展的模式也会发生差异,需要合理规划设计,调节不同地域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1、全开放式共享农庄
即全天候开放的共享农庄。如美国就有一个“艾米农场”定了4个“随便”的规矩,门随便进、活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这种模式要求农场主与参与共享的人群社会觉悟高,自觉性要强。
2、部分资源开放式共享农庄
农庄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自身的资源特点,不是全时间开放,或者不是农业生产过程全过程开放,或不是所有资源开放(部分资源开放),现代农业领域中的相关设备一般为产业链上需要用到的大型与中型机器,如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都是农忙时才会用到,其他时候只能闲置,但却需要大额资金购置,这样可以发展“农具共享”、“农机共享”、“烘干设备共享”式的共享农庄。
3、田地认领式共享农庄
源于瑞士和日本,适合近郊的家庭农场,也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让城市居民选择“认领一块田”的模式走进田园,认领了土地的会员可以选择定期或不定期选择闲暇时自己或带孩子一同去共享农场观光并参与田间劳作。
4、参与教育式共享农庄
该模式将学校的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与农场生产结合,通过学生在农庄种植农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参与养殖动物等过程,不仅能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作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关系,还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如美国的“教育农园”,农庄经营者以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生活文化等资源为内涵,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或一般游客设计体验活动,经由详实的引导解说服务,满足游客知性及体验的需求,完成自然生态教育,同时促进城乡交流。
5、夏令营式共享农庄
利用学生暑、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农庄参与管理、劳动,体验劳动收获的乐趣。目前国内外均比较多,比如小蜜蜂生态农场组织的“都市小农夫夏令营”,以回归土地、学会感恩、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为宗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要创意,怎么办
关注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公司网址:http://www.cxhyplan.net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专注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农场、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规划与策划设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