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萨赫勒荒原》之后,心中的感动和震撼,让我对着电脑始终无法敲出一个字。
读了两遍之后,我想的是:这是我要的好作品。比《炖马靴》更喜欢,比《烧马棚》更喜欢。这就是我想写的文章。
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想,我可以动笔写点什么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物塑造。
文章里面出现了两个暗线人物,用的都是侧面描写的写法,深得我心。因为这两个人没有出现,形象却非常饱满,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一个是老郭,一个是尼可的祖母。
老郭一出现就已经去世,那个老祖母也是,在“我”第二次听说她的时候,也已经去世。
老郭非常地重要。老郭是里面所有人物的情感维系。他像是一根纽带,把人与人连接到了一起,也把里面人物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他像是一条河,从最初到最后。文章里面的每个人都跟他有关联,每个人都在讲述他。但是作者用的方法很巧妙,不是一股脑全交代了,而是一步步解密完成塑造的。
这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就很喜欢的《蝴蝶梦》。里面写了个人物角色,始终没有出现,但是却无处不在,故事因为没有出现的这个无处不在的人物而展开,这种感觉让我着迷。
这个老郭,刚出现就没了。在萨哈跟“我”谈到他的时候,“我”假装不认识。这让萨哈感到很不满。因为在萨哈眼里,不认识这么伟大的,像山一样的医生的人,简直不存在。这里所有的人都认识他,几乎都受过他的帮助,而萨哈家尤其多。这里先用“不认识老郭,萨哈态度变得不好”这个小细节,制造了一次小小的矛盾冲突,使读者跟着这个开始,和主人公们一起在公路上颠簸前行。
随着最后第二个人物尼可的出现,引出了第二个没出现却又很有意思的人物——尼可的祖母。老郭治好了祖母的眼疾,治好了萨哈家另外两个孩子的脑膜炎,所以祖母把老郭当儿子。她走12天夜路去医疗站看老郭,还想请先祖帮老郭驱魔。侧面烘托出了郭医生备受爱戴。
通过萨哈、“我”、祖母和尼可的态度和话语,作者塑造了一位医术精湛、无私仁德、甘于奉献,最后为热爱的医疗事业献身的仁医形象。这个人物饱满又有魅力,有血有肉有灵魂,亲切地就像他刚刚才与我打过照面。
最后,他最后一部分的灵魂,是通过“我”跟萨哈坦白和老郭的关系时,拼凑好的。老郭有心脏病,他也舍不得家人,但是他是手术主刀医生,是援非项目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甚至在去世的前一秒,还在手术台上,跟死神抢别人的生命。他真的和拿水试图救荒原上所有干涸小草的“我”一样,是个“傻瓜”。
这么一位伟大的医生,所以,萨哈说郭医生就是他的山。可见他多么受荒原上的人们的敬重。他隐瞒了病情,在祖母来手术室外面找他的时候,别的医生嫌祖母碍事,他却耐心开导,用祖母的话劝她回去。他说:“我没事,身体好得很,你不要把眼睛哭瞎了,瞎了便看不见那些恶魔了,她们就不怕你了。”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多么好啊,即便是一天高强度的八个小时手术,心脏不好,休息不够,也没有对祖母有不耐烦的情绪。这样的医生,值得祖母把他当作儿子,值得她走12个日夜,靠着信念也要去救他。这样的医生就是沙漠里的希望,燃尽了生命去浇灌荒原上的每一根草,每一棵树。
郭医生是我们中国无数援非医生的代表,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善良。他和“我”是一样的,可敬可爱的。
第二个人物是尼可的祖母,她代表的是非洲荒原精神。
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瞎了十五年,不害怕荒原上的魔鬼,她复明了,荒原上的魔鬼怕她。她吃野果和露珠,扛过了十多个可怕的日夜(那可是这里的人都害怕的黑夜,那是属于魔鬼的。萨哈是这样说的:“因为夜幕降临,魔鬼也跟着降临。”)。她去见郭医生,告诉郭医生她能看见缠在他身上的魔鬼,让他跟着她回村子去驱魔。她说的话神神叨叨,但是又充满神奇色彩。她的形象有点像原始丛林里的萨满法师,能通灵,总是说着“魔鬼”“灵魂”之类的话语,给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些独属于非洲荒原的神秘。她是萨赫勒荒原上神性的存在,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荒原上的人的精神信仰缩影。这里的人相信命运和天,敬畏自然与规则。萨哈是她的儿子,所以萨哈也遵守规则,讲究公平。人生而平等,生死有命。死后灵魂会回到亲人身边,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这样的祖母让我着迷,不仅仅是因为她热情又执着,朴实又善良,还因为她的“神”性。
说完祖母,我想来说说题目。文章的题目是《萨赫勒荒原》,着重点在荒原上。人物的塑造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人是怎么生长的,就造就了什么样的个性。
荒原是孤独的,就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生来孤独。非洲人的羁绊,似乎和我们中国不太一样。萨哈一个人开车在外,尼可独自在路上等待郭医生,祖母一个人穿越荒原去找郭医生。萨哈在介绍尼可时,说是一个熟人,萨哈说起母亲时,也是用“尼可的老祖母”来称呼。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孤独的,他们就像是荒原上野蛮生长的野草,倔强又脆弱。
生是命运,死,也是命运。一棵树,一棵杂草,一颗石头,在荒原中独自有他们的命运。想要公平,所以最后萨哈没有返回,让“我”去救尼可。而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似乎是不存在的。
而正因为这事情发生在荒凉广阔贫瘠的萨赫勒荒原上,让萨哈的行为,祖母的行为都变得合理了。开始我觉得萨哈太过冷漠,可后面萨哈是哭了的。接受命运,又尊重命运,但是也并没有漠视生命。生与死只有在荒原上,才觉得合理。
萨哈和新医生和尼可我们就不在这里过多分析了。最后,我提一句,尼可多么可爱,十六岁的少年,天真淳朴,透着孩子气。虽然里面对他的描写只有一段,可我却和里面的新医生“我”一样,对他牵肠挂肚。我也希望最后医生在回去萨哈的村子时,能看到活着的他,而不是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