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参加了一个萨提亚心理学沙龙,大概有20个人参加。有一个女生带着极其痛苦焦虑的情绪前来。老师不得不中断沙龙,先帮助她缓解。老师找了另一个女生,扮演她的情绪,让她表达并控诉她的痛苦与焦虑。发泄过后,老师让她看着对面的“情绪”,尝试接纳它。
女生一开始很困惑,我明明就想摆脱这些痛苦与焦虑,为什么还要接纳它?但她还是按老师的建议做了,跟着老师说,“我接纳你是我的一部分。” “但是,我不等同于你……” 对话的最后,女生抱着对面的“自我情绪”,痛哭失声,然后渐渐平静。
由此想起过往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但并没有处理。久而久之,累积的情绪因为某件小事便爆发。坐在旁边的我,静静感受着老师与女生之间的情绪流动。萨提亚的大门向我慢慢打开。
这便是阅读《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的契机。作者丛扬洋曾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有抑郁和自闭倾向,是萨提亚让他慢慢走向阳光。现在,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他致力于将萨提亚模式介绍给更多的人。所以有了这本系统介绍萨提亚治疗模式和理念的书。
何谓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治疗模式,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它从家庭、社会系统着手,处理个人身上背负的问题,着重提高个人自尊、改善沟通,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目标是个人身心一致。在我看来,萨提亚的治疗信念可以概括为两大点:
1、看到原生家庭的不良沟通模式,以及其在我们身上的烙印,看到改变的可能性。
2、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绪,从情绪出发,洞察内心的观点、期待与渴望,选择可以解决困境的资源,改变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的应对方式。
基于对原生家庭影响的重视,萨提亚通常以家庭为治疗单位。为了让每个人客观地观察自我内在的不同资源,又会以小组为单位,让不同的成员表演主角的不同认知和感受。如果没有条件参加萨提亚工作坊,萨提亚之于我是不是就毫无帮助了呢?
不是的。我想重点介绍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渗透着上面的两大信念,个人也具操作性。
个人如何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
创始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认为,人们在经历事情的时候,在六个层次上同时有着体验:行为、应对、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其中,只有行为是可视的,就如飘在海洋上的冰山露出的尖尖的顶。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长期被我们压抑。
萨提亚冰山理论我们看到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姿态,但不一定觉察到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惯常应对方式,更不能清楚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行为与内在的体验,有时并不一致。那从分析什么入手——情绪。埋藏在水体下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进入更深层意识的重要端口。
我尝试运用冰山理论来分析自己的一个行为。
行为:爸爸感到政策会变,要马上加建新屋楼层,直接通知我和哥哥拿钱回家。我们反对,不应急于一时,应先找人改善设计。
应对:指责爸爸的固执,不事先沟通。
感受:因为意见不被重视感到愤怒、受伤。
感受的感受:我能理解自己的愤怒。爸爸从小到大都不善于沟通,总要身边的人迁就。
观点:因为是大家一起住,所以加建楼层应是一件全家商讨的事,重视所有人对楼房实用性、美观性的要求。急于一时加建,往后若住得不舒心,那么花的钱并不值得。
期待:我们已长大,爸爸应尊重并聆听我们的意见,能学会好好沟通,知道我们存钱不容易,所以想将钱用到实处。
渴望:爸爸能理解我们的感受,尊重我们的选择。
自我:我的价值不等于我能拿多少钱回家。我不想走爸爸认为正确的路,我想有自己的选择。
接到爸爸电话通知的那个晚上,我心内不断指责爸爸从小到大都不懂沟通,愤怒且感到受伤。一开始,我不理解自己情绪为何如此剧烈。直到写下这个“冰山”。原来,我内心一直希望,固执的爸爸能跳出他自己的价值观,尊重、认可子女的人生选择。豁然开朗。也许我不能改变爸爸,但至少我知道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我理解并认同这样的自己。
事情的最后结果是,爸爸感受到了我们的情绪,决定从长计议再加建。
之前听过一个心理学讲座,主讲人说,我们都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这些潜意识包括个人无意识、家族集体无意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他又说,情绪是进入潜意识的端口。
我就是苦于被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观所控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产生了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恰好提供了这么一种探寻内心的想法。我所需要的是,一本可以记下当时想法的笔记本,从行为与感受出发,尝试分析每层体验。
生活至今天,已明白一直向外索求无助于解决内心纠缠的烦恼。内在世界广阔得出人意料,或者我能从中寻找到不枯竭的力量。
我们那么渴望爱,能不能心内给自己一点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