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德还是价值?
不过,我们作为怎么派的典型反映似乎更多还是体现在道德、游戏规则方面。似乎没有其它想法比道德更专注于人的生存、生活了。所以表现其实很充分的。请看:
1
尽管哪里都有人言可畏,都有好坏公、是非婆、道德婊跟标题党,但是我们这里的好坏是非——特别多。几乎遇到任何问题,在“真假有无”弄明白之前,我们的“好坏是非”就迫不及待地提前登场亮相了。不信请看网络上几乎任何事件的多数评论。如万州公交车坠桥事件中的“逆行女司机”,
孔子认真考。。。之六连媒体也跟风指责——指责别人的“好坏是非对错”嘛……
正因为我们太想“怎么”“好”,以至忽视了“什么”“真”;正因为缺乏“真”的支撑,所以我们在一个“假”字面前其实经常可怜兮兮,无能无力。岂止毒奶粉、地沟油、毒疫苗、假冒伪劣、学术不端、浑水摸鱼、近水楼台…现在我们这里连办假证的也宣称“诚信第一”……结果呢?就在不久前,德阳一位女医生自杀了。这并非孤例,就是说现代中国人仍然在援用一种古老的游戏规则——以死明志。这跟我们的那些“难得糊涂”、“舍得”的智慧故事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看似不可思议,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思维想法习惯了追求——生存怎么好,不擅长追问——存在什么真,不善于求真求证,于是一旦两者发生激烈冲突,以死明志就变成几乎是唯一选择了。你可以说这是生存理性的勇气,同时未必不是一种无奈……其实就是缺乏由自然到社会的移植与颠覆经历的后遗症——不是“先真后好”而是“以好代真”……
据说中国人对“以死明志”这款游戏的偏好在明朝曾达到顶峰——当时有些朝廷大臣几乎是排队等着被砍头,(大名鼎鼎的海瑞就是其代表,)就为了好名声流芳百世,为了证明自己是忠良、贤臣,证明自己是“好”人,是“对”的……
虽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中国人经常根本就不在乎“真假”——你说结果会如何?现在好些独居老人明知道那些保健活动、健康讲座是骗钱的,但是无处可去呀。这叫“上当受骗自觉自愿”,“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嘛…对此我们其实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实际上我们的“假”经常是可以“笑到最后”的……所以我们感叹:要是没监控,我们的冤假错案、碰瓷党不知会有多少……但麻烦的是:如何给良心装上监控呢?
人们多少已经意识到:单纯靠道德、自律有点不够了。于是一方面我们开始强调法律,这是硬手段;而软的方面则引入更高级的说法,即所谓世界观、价值观……
2
我们现在经常说:“三观不合不来往”,而不是“不跟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朋友”。啥“三观”?基础就是前两个:世界观、价值观嘛。
既然提到世界观价值观,很容易联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哪个更大,更为基础、更重要?答案当然是后者。
还是举例说明。你看,高铁霸座接二连三,自私自利还振振有辞;公交车上还有人强行要人家让座的。人们纷纷表示不解:居然有如此无耻之人,太不讲道理了……但从哲学角度看,任何“做法”都离不开“想法”,都有其“道理”。而“道理”讲到深处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及思维方式本身。试分析霸座后面的“道理”如下:
我们的“以好代真”并不只是让我们缺少科学,同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形态,其影响是全方位的——简单说,还记得著名的“鸡牛草”分类吗?还有“花瓶碎了”的故事,还有我们中医的心不是心、肝也不是肝,还有我们的“真”的用法等等…反正,遇到任何事怎么派就想:这是“怎么”了,“怎么回事”,而不是这叫“什么”……
所以这里就是:你“怎么”占了我的座?“怎么”强迫我让座?…反正我们的霸座者与被霸座者想的都是“怎么”而非“什么”,即怎么好或不好,对或不对…缺乏标准、一致性的游戏是进行不下去的。这就像踢足球的时候你用手,那人家还如何玩?所以双方的标准、底层思维其实是一致的——只要中国人一认“什么”“真”,结果经常就跑到“怎么”“好”去了……
而什么派不同。他们更认“什么”“真”,更专注于事物本身,即想法更倾向于“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这里就是:什么叫权利、私权?你为什么侵犯我的权利?什么?——道德绑架?不,首先不能违反的不是什么道德,而是什么法律、权利…他们什么派不是早有“风可以进,雨可以,国王不能进”的说法吗?…那种认为西方人持“性恶论”,因此强调法律约束的观点无疑严重跑偏。我们不也有过法家而且还得势、辉煌过吗?……
关键还是底层思维。怎么派两么不分,真好不辨,当然容易把法律跟道德混为一谈,界限模糊,不清不楚……须知,我们还有个说法叫“天人合一”——不就是人与自然不分彼此吗?
看,又说到人与自然了。说到底还是要追究到世界观价值观上面去——所谓世界的最基础的划分就是人与自然嘛…而“子不语”表明我们更关注的是前者……
总之,中国人喜欢讲“好坏是非对错”,其深层意义并非道德本身,而是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
占座让座多大点事儿?似乎不宜上纲上线。但有人说得好,连一个座位都保不住,又谈何“依法治国”?还有,现在连倒地的老人不敢扶,这在全世界无疑也是笑话……无疑,这类荒唐不仅跟“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与那些充满智慧的高科技、创新成就形成巨大的反差——我们还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智慧呢?……
细述起来,正是传统思维提供了肥沃土壤。我们的种种荒唐古怪其实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即有道理、说法的。
既然不喜欢考虑人以外的“什么”(自然),怎么派当然只好反向求诸人自己,靠人去“怎么”了。所以我们的思维有一种内向性。从“子不语怪力乱神”算起一路走来,经过“天人合一”、“吾心即宇宙”、儒释道交锋融合等等,到明朝算是发展到顶峰,于是我们有了个“阳明心学”——至今拥趸不少。“心学”一听名字就偏于内向,就是要在人身上找解释答案的。其核心就是“心即理”、“致良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嘛。关键词有两个:“良知”与“格物”。
那么啥叫“良知”?就是懂得“好坏是非”的“知”嘛。那么它是道德是非(或道德良知)吗?或者说“良知”只是关乎道德吗?不,那倒也罢,那倒好了。关键是心学的“良知”并非仅限于道德,而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即哲学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简单说吧:如果你的“良知”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即“为善去恶”,那就叫“格物”,即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了……
这等于在理论上公开宣布:“好的、对的也就是真的”——不就是主客不辨、真好不分吗?不就是用生存(理性)代替存在(理性),目标结果替代原理本质真相吗?一句话,不就是用怎么好代替什么真吗?……
阳明“心学”清楚表明,我们的传统思维观念有一种以偏概全,即以道德观替代世界观价值观的倾向,就是“以好代真”嘛。
反正,“心即理”嘛,“我喜欢,我高兴”才是至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嘛…所以,当你愤愤不平之际,实际上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可能还感觉自己有些超然,以高人自居呢……其实,无非就是生存理性对存在理性的胜利,感性对理性的胜利,或干脆:“好”对“真”的胜利……
实际上所谓“良知”听起来文绉绉的,老百姓更习惯用“良心”来代替——殊不知我们的良心并不认“真”……
实际上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外来语目前在中国人眼中还有些“高大上”,让人敬而远之。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说:它不会绕很多弯。“观”就是“看”嘛,弯绕多了还如何“看”呢?所以世界观价值观不同于复杂的数理化、逻辑,相反它其实是比较直观、基础的——是偏于文科滴……
当然正规的表达并不叫“基础”或“直观”,而叫“实践性”,也就是说世界观价值观要在行为实践中表现出来…只不过,它往往隐藏在具体行为、现实、现象的后面,就看你能否认识到。只不过它往往联系着大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甚至一个族群的成长经历。只不过对中国人而言,它联系着另一种我们还不熟悉和习惯的思维——这种思维更认“真”……
“子不语怪力乱神”清楚表明,我们根本就没有充分认识、打量这个世界,世界观先天不足,相应的价值观当然就不好说啦……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人生观”,即三观里面的老幺……实际上以前并没有人生观这个说法,它是近年来我们与时俱进自己独创、添加的。实际上它忽视了前提,即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把观念与思维割裂开来——忽视了三位一体……
反正,“想法”不同,“做法”当然就不一样了,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座位问题——不难推想,这种差异无处不在……
3
所以顺着这一思路,两么说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哪里都有道德婊、是非婆,但我们的是非婆、道德婊跟人家的还是略有不同。这就像尽管哪里都有穷人、流浪汉,但发达国家的流浪汉跟非洲的多少还是有区别一样。
请注意,人家的道德婊、是非婆经常要道歉、认错——在知道真相,发现自己错了之后(例如最近一例:“美国男子车上剃须遭全网声讨,真相大白后大家纷纷道歉”)。至少这种情况他们要多一些。而我们这里很少道歉认错。即使道歉往往也是悻悻然,很不爽快。例如,万州公交车坠桥事件中有个被冤枉的女司机,人民日报不也呼吁向人家道歉吗?结果有几个道歉的?…——实际上东亚文化圈都是如此。日本人不是宁愿剖腹自杀也不说“sorry”吗?…
为啥?认错道歉看似道德,但其实道德的后面是世界观、价值观嘛……
你看,好坏是非对错(曾经)关乎生存,所以人们难免把它挂嘴边。但同时正因为它关乎生存,因此承认自己不好、不对不就等于说“我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甚至是“自己找死”吗?——那怎么“好”呢?任何人都难免不舒服。但是,对怎么派而言这种不舒服、不适感加倍了。因为“真假有无”的缺失,我们就剩下“好坏是非”了嘛。这种唯一性关乎生存,自然比少女的贞操更精贵,被夺走无疑也就更加屈辱、难受了……
所以结果就是,我们的是非婆、道德婊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往往还死不认错,绝不道歉——普通中国人也不像人家那样喜欢把“对不起”挂嘴边嘛。这是选择生存理性的必然,是怎么派的特色、本色……
所以哪里只是日本人不如德国人,不道歉?我们不也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吗?“其实都是为你好”吗?……反正,认错道歉在我们这里要算“稀奇事”。甚至还有杀死同窗、朋友也不道歉的,就因为人家说他玩游戏太多了——“不好”……
所以,那位被冤枉的万州女司机的丈夫的说法意味深长:“我理解那些网友,但是我不接受。”此话怎讲?——“理解”是因为这种情况太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反正人人都设想自己义正辞严、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不接受”的原因是这种事谁摊上都受不了……
道歉认错?其实用不着的。我们的传统思维、观念早就为我们的是非婆、喷子、网络暴力提供了的理由充分的免责庇护、冠冕堂皇的免死金牌——“真诚”嘛,“不知者不怪”,“人不知而不愠”嘛……那些“无知无畏”、“半罐水响叮当”的人当然也受益无穷,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我们不是还赞赏“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之类吗?我们对感性的肯定和认同可见一斑——子曰:“是直也”。连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李逵还被视为憨直、可爱呢……
“不喜欢认错道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一个“真”字的重视程度,“真”在我们心中的价值地位——说明我们思维、观念认“好”不认“真”的本质……当然,还有个“知”字。你觉得,现在中国人认可“知识即美德”、“无知即最恶”吗?还有所谓“理智的德行”——中国人有几个听说过?更不用说理解了……
似乎中国人的认“真”要从学会认错、学会道歉开始——无论面对的是上级还是下级,是趴耳朵丈夫还是讨厌的小屁孩儿,是对手还是朋友……
从这角度看,那位敢于道歉的胡锡进总编还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多少表现出读书人对“知”和“真”的认识——比多数俗人还是要高那么一丢丢……更认“真”难道不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4
话说回来,现代社会的认“真”已经变成了个技术活,涉及专业化,而且大趋势很明显:越是先进、现代化越是如此。普通人不认“真”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不可接受。问题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公知们——最该认“真”的人,他们并没有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使命……你说,我们的知识分子到底认的是“好”还是“真”?或者说他们的观念偏于道德还是价值观?……
眼下的崔永元跟方舟子就是活典型,很说明问题。
一个“实话实说”,一个以“打假”为使命,看起来都很认“真”、“较真”的样子。他们本应有很多交集,甚至应该是战友啊。所以,笔者甚至曾怀疑方舟子跟崔永元两同学是在学苏秦张仪,唱微博双簧,谋眼球经济之富贵。后来终于明白这种阴谋论假设实在是无关紧要,关键还是他们表现出的思维和观念:也是以人为本、“认好不认真”,也是为了求“好”才去认“真”、求真的,跟多数平民百姓无异……
——如果他们不是只认“好”,而是把“真”字看得更重,真的信奉“真善美”,甚至把“真”字放在第一位——用得着摆出一副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阵势吗?当然,他们会更多地把学术之争当成学术之争……
可现实结果呢?崔永元甚至公开承认方舟子算“例外”,就是说方已经不是“对手”而是“死敌”,必须“打到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我猜要是在古代崔永元会不会还设想“鞭尸”。)这等于崔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感性和情绪化……
公知如此,难怪有人说:我们的文革远未结束…难怪我们好些知识分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变成了“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让那些真正的“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情何以堪……
事实充分表明,我们公知、知识分子们的选择也是生存理性而非存在理性,也是认“好”不认“真”,至少对“什么”“真”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明确…——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本身就模糊,无疑这就是大问题。
请问,知识分子不是标榜客观、价值中立吗?——不认“真”何来“价值中立”?除了一个“真”字,还有啥别的、更合适的“中立物”?还有比存在与真相更“客观”、“中立”的?只讲“好坏对错”也算“批判精神”?这跟传统的道学先生、东林党人有何本质区别?……
虽说没有绝对真理,但是“真”与“好”哪个更稳定,更客观,更适合作为参照、作为标准——答案不是很清晰吗?
以“好”代“真”、以生存代替存在,怎么代替什么,以目标结果替代原理本质真相——不就是孔夫子的路数吗?但现在叫二十一世纪呢……
不过,在两么说看来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也不难解释。根据前文所述,总结起来目前有“三股势力”过于强大,足以颠倒乾坤了:
简单说,其一、历史文化、传统思维的惯性影响,我们一直就是“认好不认真”的。其二、现实的作用。“怎么”“好”不只现实甚至未来几十年都将是我们的主旋律——人们追求怎么好都忙不过来,还追问什么真呢?其三、底层民众的数量优势裹挟……
其中之一就够厉害的了,何况是多管齐下呢?
尤其是底层、金字塔基的吃瓜群众——正因为自己过得不“怎么”“好”,所以一心就想“怎么好”,而且数量众多——他们一表扬、一吹捧,于是乎公知们也就忘乎所以,乐得以天然“脊梁”、正宗的“良心”自居了…殊不知我们的“良心”先天性的“五行缺‘真’”。如前所述,我们的“良心”跟几百年前的心学“良知”脱不了干系……
试想,连我们最会认“真”、最该认“真”的人也不“认真”,何论普通百姓呢?
所以,实际上至今有几句话就可以终止我们几乎一切热烈、深入的“什么”讨论:“以前你过的啥日子——现在又过的啥日子?”,“官员公布财产管你啥事?——还是管好自己的饭碗……”,“你上台也一样”,“谁又好得到哪里去”……
反正中国人一思考原因理由“什么”“真”,往往最后就跑到目标结果“怎么”“好”去了;追问往往变成了追求…——这就叫“错位”,“鸡同鸭讲”嘛…我们的好些讨论无果而终原因就在这里……两么说认为,这就是中国版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孔子认真考。。。之六但想想也很正常,说到底“不语怪力乱神”嘛——连自然母亲都可以“不语”,还有“什么”不能“不语”?……
此刻的沉默不语宣布了生存理性对存在理性的胜利,即好对真的胜利……
5
总之我们的“好”缺乏“真”的支撑。或者说,我们没有跳出“好”,即“好坏是非对错”的框框,实现“真”的超越。于是,这就像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样,结果经常令人失望……
所以,我们的道德“怎么”了?两么说认为:其实没什么,就是没“什么”嘛……只不过现在每个“我”字比以前稍大一点了,同时“什么”规则、界限还有些不清不楚…如此而已……
反正结果就是:到处都是好人,就是没有几个认“真”的——稍微认“真”点的极少数往往也被当作了“偏执狂”、“缺心眼”……其实他们想追问什么原理真相——想“讲道理”,可在多数中国人看来,追求目标结果怎么好,例如怎么勤劳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
总之,我们的“好”严重缺乏“真”的支撑…尽管《以“好”代“真”其实是人类的常态》,是通病,但是中国人身上这毛病特别严重…因为我们是怎么派的,而人家是什么派嘛……
我们选择的是生存理性。所以不仅“好坏是非对错”挂嘴边,不喜欢认错道歉,我们还经常把争论变成吵架,文斗变成武斗…于是我们的另一个口头禅就是“不争论”或“别太认真”…所以中国人最擅长和习惯的就是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来,来,来——不说那么多,把这杯喝了——我先干为敬……”
——我们的“和谐”经常不是靠认“真”取得的,而是靠不认“真”取得的。
总之,各种观念的基础、核心归根到底还是世界观价值观,而不是道德观。事实表明,所谓道德观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它本来就是各种观念的一部分而已……
总之事实表明,模仿学习跟原创有区别,改革开放跟完整版的移植、颠覆有区别。尽管都涉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矛盾,涉及对既有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冲击,都有新旧融合与适应问题,但从一定高度看,我们的所受到的冲击影响其实仍是表面的、技术性的。反正,我们并没有从怎么派变成什么派,并没有变得更认“真”……
有时想:假如将来我们赢得了十个、百个诺贝尔奖,我们就会变得更认“真”吗?
两么说认为,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嘛。
现代社会的认真求真已经变成了纯粹的技术活,人们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很难再有以前那种由自然到社会、由真到好的冲击颠覆效应了。反正爱因斯坦已经颠覆了牛顿,反正真理是相对的。你再发现一个了不得的也不过是个相对真理…而纯粹科技发明、科技成就带给我们的认识感受更单纯,更偏于技术性了。说到底就是一个“好”字,大不了“好上加好”而已。
例如仿生学与进化论。现代仿生学可以做纳米机器苍蝇,准备执行窃听、暗杀任务——但即使它再高级、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也不可能有达尔文进化论那样的颠覆与冲击效应——从认识自然到认识人自身……
所以现代科学技术只会强化人们怎么好的思维,而不会像几百年前那样让人们更认“真”。
这如同“初恋”,有些认识感受很难昔日从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嘛……
孔子认真考。。。之六总之事实表明,拿来主义的“真”并没有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多大贡献,让中国人变得“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不仅是因为“这山望着那山高”,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更是因为道德本身就只不过是表层,道德的后面还有什么…同时人的思维认识不会一成不变,本身就有时代性、阶段性……
总之,两么说认为,从道德观到价值观算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任何新东西,包括进步,一开始多少都有点不清不楚,至少需要时间来玩熟。关键是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或其它成本来搞清楚和玩熟——这才是大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是该感到不幸——因为顽固、问题严重?还是应该感到庆幸——因为稳定、不忘初心?目前为止似乎还不好下定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嘛……
而且别忘了,这两节主要是讲怎么之路的后遗症、消极方面……下面就说点积极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