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d94db9d4f825065a.png)
孔子说过不少话,但也没说很多似是而非的话,很多话都是后人捏造,又或者根据断章取义去歪曲理解的话。
孔子说话不是无的放矢瞎说的,每一句都有上下文,而且每句话都是有具体的语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比如说第二章《为政篇》中有这么一段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无耻的中医神棍们开始歪曲原意,他们把这句“父母唯其疾之忧”给变成了“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我的妈呀,这句话是针对孟武伯说的啊,他是有对象的啊!不是对天下人要求的啊!
这个孟武伯是谁呢?他是鲁国三桓家族之一的孟孙氏的宗主,父女俩都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回答他父亲说“无违”,回答孟武伯却是“父母唯其疾之忧”,这里面就很值得玩味。
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鲁哀公在路上拦住孟武伯问“请问我还能正常等到老死那一天吗?”孟武伯直接回答:“不知道。”回去就联合另外两个家族攻打鲁哀公,鲁哀公只好逃跑到别的国家去了。这样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的人,在家里会把父母当回事吗?我不太相信。
所以,孔子深知这两个人的性格,所以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回答孟懿子就说“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就是孝顺了。”等到回答孟武伯就说“唯恐父母生病就是孝顺了。”这里面哪一个更夸张呢?
肯定是孟武伯更不尊敬父母,因为已经要提醒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而孟懿子只是违背父母意愿,偶尔做做自己的决定。
但是,孔子针对孟武伯的话,也不是中医神*棍们能够随意歪曲事实的,随意把“关系父母的身体健康”变成了“不懂医就是不孝”。这简直是离了大谱。
这样看来,每一种孝都不一样,凡是把孝顺单一理解的,都是断章取义孔子的愿意,不是针对个人的平日表现而乱用“子曰”的都是扯淡。
你可以说中医重要,但也没必要这样歪曲笼子的话,用来证明你的重要重要,这样只会起到反作用,简直是在侮辱孔子他老人家。
孔子一再提醒“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章》,可是却没有教我们学习的时候胡乱去断章取义和歪曲原意啊!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百度上一个不学无术之辈的振振有词,他用起来子曰还用得义正言辞,真是再搞笑不过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f5e3bc7f5c607a0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