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和歪曲原意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4-17 00:36 被阅读0次
电子书《论语》

孔子说过不少话,但也没说很多似是而非的话,很多话都是后人捏造,又或者根据断章取义去歪曲理解的话。

孔子说话不是无的放矢瞎说的,每一句都有上下文,而且每句话都是有具体的语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比如说第二章《为政篇》中有这么一段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无耻的中医神棍们开始歪曲原意,他们把这句“父母唯其疾之忧”给变成了“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我的妈呀,这句话是针对孟武伯说的啊,他是有对象的啊!不是对天下人要求的啊!

这个孟武伯是谁呢?他是鲁国三桓家族之一的孟孙氏的宗主,父女俩都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回答他父亲说“无违”,回答孟武伯却是“父母唯其疾之忧”,这里面就很值得玩味。

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鲁哀公在路上拦住孟武伯问“请问我还能正常等到老死那一天吗?”孟武伯直接回答:“不知道。”回去就联合另外两个家族攻打鲁哀公,鲁哀公只好逃跑到别的国家去了。这样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的人,在家里会把父母当回事吗?我不太相信。

所以,孔子深知这两个人的性格,所以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回答孟懿子就说“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就是孝顺了。”等到回答孟武伯就说“唯恐父母生病就是孝顺了。”这里面哪一个更夸张呢?

肯定是孟武伯更不尊敬父母,因为已经要提醒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而孟懿子只是违背父母意愿,偶尔做做自己的决定。

但是,孔子针对孟武伯的话,也不是中医神*棍们能够随意歪曲事实的,随意把“关系父母的身体健康”变成了“不懂医就是不孝”。这简直是离了大谱。

这样看来,每一种孝都不一样,凡是把孝顺单一理解的,都是断章取义孔子的愿意,不是针对个人的平日表现而乱用“子曰”的都是扯淡。

你可以说中医重要,但也没必要这样歪曲笼子的话,用来证明你的重要重要,这样只会起到反作用,简直是在侮辱孔子他老人家。

孔子一再提醒“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章》,可是却没有教我们学习的时候胡乱去断章取义和歪曲原意啊!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百度上一个不学无术之辈的振振有词,他用起来子曰还用得义正言辞,真是再搞笑不过了。

蔼理士心理学书籍插图‖如侵立删

相关文章

  • 为了赚钱!

    为了赚钱!为了赚钱! 为了赚钱,有的写手去讹诈商家! 为了赚钱,有的记者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博人眼球! 为了赚钱,...

  • 痛打“标题狗”

    前言: 今天,借用鲁迅先生一文的章节说说那些乱改标题、歪曲新闻原意等“标题党”行为,从而痛打这些“标题狗”。此...

  • 别被情绪泛滥的语言误导

    很多文章是断章取义,片面的,歪曲事实,还煞有介是,可是这些文章有的时候总是被人套用,真的是误人子弟,贻害千年。 怎...

  • 胡思乱想-2021-1124

    无论认识评价什么事物,都应该实事求是,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断章取义、否定事实、甚至歪曲事实。 过于强调经济建设、GD...

  • 一生中,和懂你的人在一起最好!懂

    你知道吗?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和不懂自己的人在一起,因为他可能会歪曲你的原意,会将好的事情想成了坏的事情,你要处处小心...

  • 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

    更多精美文字,请关注公众号清水话唠 有什么比原意被曲解,事实被歪曲,信息被重置,情绪被打压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情况吗?...

  • 断章取义:怎样抹黑一个人

    无论你说的什么,或者写的什么,只要断章取义,它的意思再难保持原意,甚至截然相反。 微信聊天截屏转发,是很容易断章取...

  • 读《实用性阅读指南》

    大概我把这本书的写作原意给歪曲了,后面三章也并没有具体谈到其他类型的书阅读了怎么用,针对的都是商务类实用...

  • 原意

    时光的笔墨,若能再重一些 我或能真切地,再见你一面 有多少难舍难分,被整体掩埋着 不为人知,却无从代替 不安分的梦...

  • 《原意》

    昨晚读余秀华 “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想她如陈皮般的日子如何在沸水里翻腾 近似黑朽的死叶 在或大或小或晶莹或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断章取义和歪曲原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ss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