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尽世间经典简友广场想法
你知道《木兰辞》是一篇出现于北朝定稿于唐朝前期的诗歌作品吗?

你知道《木兰辞》是一篇出现于北朝定稿于唐朝前期的诗歌作品吗?

作者: 菡魂唐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8-10 11:26 被阅读0次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木兰辞》,被定义成一首北朝民歌。其实,它应该是一篇出现于北朝,定稿于唐高宗后期到唐玄宗前期的诗歌作品。因为其中虽然有些词语和制度在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但是《木兰辞》中的这些用语全部出现和大量使用,却是发生在唐朝。《木兰辞》没有说木兰姓〝花〞,甚至有学者认为木兰两字就是北魏姓氏――穆兰。明代徐谓《雌木兰替父从军》〝妾身姓花名木兰〞,此后木兰就姓〝花〞了。

    唐代是一个〝爷文化〞盛行的时代,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认为后世把尊贵人称为“老爷”就是从唐朝开始的,唐玄宗时宦官高力士很受信赖,驸马们都称他〝爷〞,赵翼认为这就是把尊贵者称为“爷”的开端,只不过被后世在前面加了〝老〞字。中学语文课本《木兰辞》中写的是〝爷娘〞,可《古文苑》卷九收录的《木兰辞》中的〝爷娘〞全部作〝耶娘〞。“爷”这个字在唐代指的是父亲,而不是祖父。〝爷〞字指〝祖父〞的意思起码出现在辽宋以后,即便如此,明清一些通俗小说里的〝爷〞字,有时仍然指父亲。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中的〝父〞,近乎于汉字“耶”的发音。契丹语中这个字是鲜卑语借字,〝爷〞字最初被借入汉语时,由于汉字中无〝爷〞字,只好用同音的‘耶’字来暂代。然而很快就根据形声字原则造出了上形下声的〝爺〞字。首次收录‘爷’字的文献,是南朝萧梁时期的《玉篇》。即便在造出‘爷’字之后,仍有用〝耶〞字来替代的,如杜甫的诗《北征》〝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甚至直到辽代还有把〝爷〞写作〝耶〞的情况,如内蒙古巴林左旗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件辽代的木制骨灰盒,上面有〝尊耶娘〞的墨书。

    〝策勋十二转〞,〝转〞是唐代计录功勋的常见用语。什么是唐代的常见用语呢?比如《木兰辞》之外的〝会当〞这个词,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杨收《咏蛙》〝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北朝到隋朝勋官和散官分得没那么清楚,直到唐代勋官制度共分十二等,分别是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从四品上,正五品上,从五品上,正六品上,从六品上,正七品上,从七品上。最高级别的勋官是正二品上柱国,最低级别是从七品上阶的武骑卫。

    〝策勋十二转〞是指最高级别的勋官――上柱国,《木兰辞》是文学作品可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策勋上柱国是普通士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很难办到的,唐高宗后期勋官制度紊乱,柱国泛滥成灾,可见《木兰辞》极可能定稿于唐高宗后期。新疆阿斯塔纳出土了一封武则天久视二年二月的〝牒〞,记载一个名叫康万善的府兵让儿子康处综自己从军。牒中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康万善是由一个府兵被授予上柱国的(悬泉乡上柱国康万善付司),也能从侧面说明唐高宗后期授柱国泛滥的问题。

    〝昨夜见军贴〞的〝贴〞,是上级对下级传达的文书。〝贴〞在南北朝时便已存在却没有广泛使用,但在唐代却很常见。如杜甫《新安吏》〝府贴昨夜下,次点中男行〞;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纳租看县贴,输粟问军仓〞。

    〝可汗大点兵〞中的〝可汗〞,可以称北魏或西魏的统治者,唐太宗也被尊称为〝天可汗〞,所以也就不显得与后面的〝天子〞相矛盾了。〝点兵〞就是检点从军人数,可能我们更熟悉〝沙场秋点兵〞,〝点兵〞这个词也是唐人的习惯用语。就是在军贴户籍册上充军的人名字旁边,要被记上朱红色或黑色的墨点。

    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制度,西魏时期由宇文泰一手创立,北魏时期鲜卑部落兵也有这一特点。府兵制士兵还〝衣甲辎粮自备〞,甚至从家到集合地点的行军干粮也要自备。《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在集市上买这些东西是在履行一个府兵的责任。府兵制度是允许〝替父从征〞的,前面提到的武则天久视二年二月的那封牍中所载康处琮替父亲康万善从军。木兰从军到底去打谁?如果她是北魏西魏时期的人,打柔然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是唐朝前期,打突厥的可能性最大。

    火伴也是唐人习惯用语,〝火伴〞的〝火〞不是这个〝伙〞,是因为唐代府兵制士兵每十人算作一火,行军打仗时共用一个灶眼作饭。这个〝伙〞的〝亻〞旁,是后来被加上去的。《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黄河与黑山作为意象对举多出现于唐诗中,如柳中庸《征人怨》〝万里黄河度黑山〞。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前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都是互文的手法。这种手法多见于唐诗,如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再如岑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木兰辞》开篇〝唧唧复唧唧〞的〝唧唧〞一词,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里便已存在,唐代的〝唧唧〞依然是作为习惯用语,如白居易《琵琶行》〝又闻此语重唧唧〞。

    明堂起初是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木兰辞》中〝天子坐明堂〞,会让我们联想到唐代的大型建筑――明堂。《木兰辞》〝木兰不用尚书郎〞中的〝尚书郎〞,是唐代尚书省左右司诸司长官――郎中的简称。如白居易从忠州刺史的任上调回京城后不久,担任尚书省礼部主客司郎中,他写了一首诗《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

    此外,《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又称“鹅(额)黄”、“鸦黄”、“约黄”、“贴黄”。相传与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有关,也是梅花妆的起源。如李商隐诗句〝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再如姜夔《疏影》〝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额绿〞。

    唐代额黄更加盛行,有涂抹型也有贴纸型,坊间盛传梅花妆与上官婉儿有关,估什与当时花黄盛行有很大关系。如卢照邻《长安古意》〝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看一下,像不像〝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版本2.0),再如崔液(与上官婉儿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人)《踏歌词》〝翡翠帖花黄〞。

    《木兰辞》〝当户理红妆〞的〝红妆〞,在南北朝时期便已经出现,如南朝萧子显〝红妆宿昔已应新〞。〝红妆〞一词在唐代文学里出现频率较高,如李朝威《柳毅传》〝红妆千万〞,再如李白《子夜吴歌·春歌》〝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江夏行》〝红妆二八年〞,杜甫《新婚别》〝对君洗红妆〞,苏颋《春晚紫微省直寄内》〝中人落晚爱红妆〞,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美人红妆色正鲜〞等等。

    综上所述,根据《木兰辞》中的信息描写的明显是府兵制,唐玄宗后期府兵制度瓦解,募兵制度盛行。唐高宗后期才可能出现普通士兵授〝柱国〞的现象,所以《木兰辞》应该是一篇出现于北朝,定稿于唐高宗后期到唐玄宗前期的诗歌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知道《木兰辞》是一篇出现于北朝定稿于唐朝前期的诗歌作品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ta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