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提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空间:比如,中间。一个瓷杯,实体的部分是陶瓷,虚体就是它中空的部分,可以承担接水的用处。那么这个中间,是不是马克杯的一部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15c6d722f70bf663.jpg)
时间:比如,瞬间。那一瞬间,他顿悟了。那个飞快的一小段时间,链接了两种状态。这头是懵懂,那头是顿悟。
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其实是一种力学关系,两个不同的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虚与实、阴与阳、光与影的关系。
先说画。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幅画只画了一叶扁舟和一个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坐在船的一端,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2cdf74415bf6bca7.png)
16世纪日本画家长谷川等伯的《松柏图 》:画在白纸上的几簇松林,一些在近前,一些稍远一些。看久了感觉雾气弥漫,可以把人吸进去,空白的部分可以无限延展直到松林深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0ed26cf4baaa8333.jpg)
实体是有限的,但虚体是无限的。 它并不是纯粹的空白和虚无,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充满了生命力的空间。你看着这个“无”的空间,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想象“有”的状态。你会被不安所驱使,引导着去描绘属于你自己内心的图画。
立体艺术方面,更加充满了“间”的概念。
比如说建筑。有个建筑师说过:“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典型例子是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人类可以制造光,但是无法直接制造影子,而是在制造光的过程中,影子自然产生了。没有阴影,我们也感受不到光的美丽。光和影共同构筑了整个空间的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bd5bd60d8bd08a01.png)
比如说,欧洲教堂里,通常耶稣受难像的上方会有一个小玻璃窗,阳光透过玻璃窗打一束小的光下来,照射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形象。阴影的部分是世俗,光的部分是天国,仰望天国,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985e16713109ece9.jpg)
这种用光布局叫耶稣光,也就是顶部打光,在摄影中运用的也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b4d2f756a61af5e4.jpg)
进一步说,虚与实之间,光与影之间,区隔是不是这么的明显呢?
比如,在地球表面,我们把高处的部分叫做山,凹进去的部分叫峡谷,中间平缓的地带叫平原,那么山和平原中间的位置叫什么呢?也许地理学上有词语描述得更细致,但由于语义具有中心性,总存在模棱两可的地带,不可能一刀切。这个地带就叫间。这种间的地带,往往蕴含着复杂性,复杂性带来美。
再比如,对于人的审美。日本艺妓所穿的和服后领口向后倾斜,让脖子全部外露,修长的脖子一直延伸到后脊柱,这个可以称为性感。不同于美国那种卡戴珊式的丰乳肥臀的美,东方的含蓄美,在人体的两端连接处,比如说脖子,脚腕。
![](https://img.haomeiwen.com/i5775578/379c6725ef450b18.jpg)
其实不仅是国画,建筑,摄影,还包括诗歌文学。
诗歌描述人的感情。说两个人感情好,叫“亲密无间”。这个“间”,是间隔。人和人本来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气场,有间隔是常见状态,亲密无间是稀有的状态。
然而因为一些外力作用,两个个体之间产生了引力,两厢靠近,产生了爱。靠近的这个过程,是模糊不清的,内心忐忑的。这种暧昧的状态,也叫作“间”。有说法说:“爱情最美的时候是暧昧的时候。”人永恒的渴望爱,但是又明白爱是稀有的,于是,就把这种对爱的渴望、得不到爱的忐忑,写进了诗歌。诗歌,是一种模糊的艺术,描述“独立——联结——独立”的这种连续状态的艺术。
体察这种引力,体察中间蕴含的美感,就是体察“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