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个倭寇系列后,现在要开启晚清的亲王系列,这个系列中会介绍对晚清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四位皇室宗亲,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端王载涟、以及最后的摄政王载沣。
前面介绍了恭亲王奕䜣,今天我们介绍他的弟弟,醇亲王奕環。
醇亲王奕環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超过他六哥恭亲王,倒不是说他的才具比奕䜣要强,而是他能生儿子。晚清最后的两个皇帝都是他的子孙,光绪帝载湉是他的二儿子,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孙子,五儿子载沣的长子。
奕環从性格上来说是一个老实人,才能一般,这一点和他的六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奕環却有一颗赤胆忠心,他心心念念的要重新恢复满清八旗的荣耀。所以在当时满清军队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用的废柴的时候他还在想办法振兴八旗军队的神机营。在他看来当时的朝局重用曾国藩等汉人,完全是因为八旗军队不给力,如果能有一只满清入关时候的八旗军队,所有的内忧外患都将解决。
而奕環运气不好,偏偏慈禧太后看上了他的儿子,据说他听到载湉要被迎立到宫中当皇帝的时候,奕環竟然哭晕了过去。一方面是骨肉亲情,自己的儿子去给别人当儿子(当时名义上过继给咸丰帝),父子再见的时候自己只能跪在儿子面前称皇上;另一方面因为他知道,他儿子是皇帝,自己的身份就成了实际上的太上皇,而当时掌权的慈禧太后怎么可能容忍有一个太上皇的存在。而此去明朝不远,当年嘉靖皇帝的“大礼议”事件煌煌记于史书,慈禧太后也会担心成年的光绪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嘉靖。出于种种考虑,醇亲王最好的选择就是从此以后做一个富贵闲人,所以在光绪登基的第二年他就上书辞去了所有差事,当然自己振兴八旗军队的梦想也就只能是一个梦。
而就在自己赋闲了十年之后,机会来了。慈禧太后撤免了以恭亲王为首的所有军机大臣,史称甲申易枢。慈禧太后启用了这位太上皇,明确要求当时军机领班一切事情都要与醇亲王商办,从此醇亲王成为太上军机。
慈禧太后之所以让他出来做事就是因为他才具不足,老实人听话,另外有一个原因就是醇亲王有“把柄”在她手上,可以时不时的敲打,这个把柄就是他的太上皇身份。从一个例子中就可以说明。
清末朝鲜内乱,朝鲜王父子间的利害冲突复杂的很,这里不做深究。简而言之,当时的清政府囚禁了朝鲜王的父亲李昰应,按理说应该释放的,但是慈禧太后就是不放。醇亲王给李昰应求情,慈禧太后说了一句:
“我是要教天下有那 生了儿子当皇帝的,自己知道尊重!如果敢生妄想,李昰应就是榜样。”
据记载,当时醇亲王跪在地上动弹不得,就像得知儿子当皇帝的那一晚一样。
醇亲王当政期间面对内忧外患,这时候才明白那句话“看人挑担不吃力”,中法战争期间要兵没兵,要饷没饷,勉强打了一个和局。历史上的评价还是“中不败而败,法不胜而胜”。这时候他才明白以前的八旗军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开始大办海军。
办海军的过程中,世人对他有一个很深的误解,就是他挪用海军经费给慈禧修颐和园。这个事实是不假,但是仔细体会其过程,这也是醇亲王不得已的折中之举。慈禧太后毕竟是一个在权利巅峰的人,她有自己的私欲,如果不能满足她的私欲,会造成以后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的诸多麻烦。醇亲王在修园子和办海军之间居中调节,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保证海军的建设,可以说他最后年仅五十多岁就病故也是在这种左右为难中积劳成疾。评判对错很容易,但是要把事情做成却很难。就在这种左右为难中,他给当时的大清带来了远东第一、世界第六的海军实力(虽然只是纸面实力)。
醇亲王虽然才具不佳,但是却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得知自己要当“太上皇”,为了不给政局带来扰乱,不给一些投机的人钻空子,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和梦想,甘当平庸。后期创办海军,甘背骂名,在夹缝中求生存,给大清、给中国创办了第一支现代化的海军。
下一期介绍和醇亲王命运相似的亲王,端王载涟,他不似醇亲王那样识大体顾大局,给国家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庚子国难。欢迎持续关注。
此文章首发于百家号“手机里的书包”系同一作者,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