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杂谈之十四

作者: 杨宝树 | 来源:发表于2017-01-19 10:59 被阅读0次

【宝树杂谈】:“骨法用笔”我知道属于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实是因为这个由南齐谢赫在《画品》里提出的六法之一的用笔方法,对中国的绘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骨法用笔”从字面上讲,其实就是作画线条的表现方法,要讲究用笔的力度质感像人体的骨骼体架一样坚硬。“骨”也可理解为“骨架”、“骨干”、“骨骼”。人的肉体,要靠骨骼来支撑,没有骨就没有肉,书画也是如此。“骨法”的表现,最后归于用笔,“用笔”是指线的应用,中国画表现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个方面,三者用笔不同,情趣也各异。三者中以线为主,为基础,“线”为表现对象,最明确,最强烈。在这幅《万里山景醉心中》,用曲直、长短、粗细、刚柔等各种不同的线,描绘出山体结构纹理、山川走向高度,用大小、密疏的点来描绘树叶植被、山石凹陷沟壑,不同的点和线有不同的情味和质感。这个“骨”不只是表象,它还要有丰富的内涵,即“内质”的丰厚充实和内在的“活性”,两者结合从而带来力量感。

   大师黄宾虹对“骨法用笔”的理论加以肯定和升华,并提出了“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中国画用一枝柔软得难以控制的毛笔,经过数代人不懈的努力和操作,在书画家的手中产生“骨法”,真是一场与惯性、与懈怠、与习气斗争并超越的过程。

 用笔之“骨法”,表象上只是对笔、墨、纸的驾驭调节能力,其实质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唤醒与充实。石涛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道出了骨法用笔的真谛。骨法在我看来是同时也是心法,通过外力和内心相结合,心手合一,意在笔先,最后能做到用笔刚柔相济、巧拙相补、虚实相生、放收得当,方是真正的“骨法用笔”。

宝树杂谈之十四

相关文章

  • 宝树杂谈之十四

    【宝树杂谈】:“骨法用笔”我知道属于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实是因为这个由南齐谢赫在《画品》里提...

  • 2017《宝树杂谈之十四》

    【宝树杂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评价一首诗、一张图、一幅画、一场电影、有时甚至是一条路,觉得它很好,好...

  • (宝树杂谈)之九

    【宝树杂谈】:这幅《欲写山色好风光》,我想,看过我作品或者宝树杂谈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出和以前的作品有不同,大致为两...

  •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这幅《欲写山色好风光》,我想,看过我作品或者宝树杂谈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出和以前的作品有不同,大致为两...

  • 宝树杂谈之十二

    人生一定要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与其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不如磨练自己做...

  • 宝树杂谈之四

    宝树杂谈 想画好中国画,首先要练好笔墨功夫。用笔的方法有多种,从笔锋来分有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顺锋与逆锋、整锋...

  •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评价一首诗、一张图、一幅画、一场电影、有时甚至是一条路,觉得它很好,好...

  • 宝树杂谈

    【宝树杂谈】:《幽谷话旧》是一幅四尺泼墨大写意画作(抱石笔意),除了房舍、古松细笔勾勒,描绘出形,其余山峦、峰石皆...

  • 宝树杂谈

    有一种努力叫主动,那是因为责任的激励! 有一种拼命叫我愿意,那是因为梦想的动力! 人的一生,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

  • (2017<<宝树杂谈>>)之十五

    [捂脸][捂脸]经常有人说说:“哪里哪里的商鋪和画家画的画和你差不多,而且还便宜很多”! 这张图告诉你“像,不代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树杂谈之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ci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