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边拍手边朗读关于传统节日的民谣,这里既有身体的预备,注意力的预备,导入的学习内容与单元主题传统节日有关,算是初步感知传统习俗。
二、学习《元日》
1.解诗题
师: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是元日。同学们,元日是指什么呢?
生:是春节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说出依据。
生1:因为有爆竹
师:可是其他节日也有可能会放爆竹呀,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2:因为是在春天
生3:因为要换春联,只有春节才换春联。
师:你关注到了春节特有的习俗,换春联。这是你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大家看注释,当中有一个很清楚的提示。元日指的是正月初一。所以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学会看注释。(板书:看注释)
2. 读诗文
全班齐读元日
师:字音读准了,我们该怎么读好停顿呢?自己尝试读一读,读出节奏。
生自读后教师指名朗读,再全班朗读。
师总结:学会从首句当中去定节奏,读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应该是四三节奏,所以这首诗我们可以划分为四三节奏更合适。同学们我们再来朗读一遍。
3. 明诗意:重点理解“曈曈日”(图片:太阳刚升起的样子),换桃符和喝屠苏酒的文化内涵。(出示相关图片文字)
4.找感觉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生1:热闹。因为很多人在团圆。
生2:很高兴快乐(欢快),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生3:喜气洋洋。放爆竹能听到小朋友们欢快的笑声。
生4:激动人心。新的一年又来到了。
生5:红红火火。生活中到处都是红红的,灯笼是红的,春联是红的。诗中放的爆竹也是红红的。
学生写上关键词到黑板上。
师总结:同学们的分享都联系了生活实际,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个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板书:联生活)。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之前,要先学会从诗中先找到自己感觉的依据。
5.品意象
读和春风相关的诗句
理解:春风吹来,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当时身为宰相,他主持的变法运动刚刚开始,诗人内心会想什么呢?
生:王安石当时主持的变法有些官员同意,但有的不同意,所以他就写下了这首诗鼓励人们支持他的变法。
生:我感受到王安石当时变法是很有信心的
生:他觉得变法就像春风,可以给老百姓带来温暖。
生:可能是反对他的人太凶了,他不能直接说自己变法好,所以就写诗。
······
师:是的,因为他不能直接对大家说,我的变法好,请你们支持我吧。所以通过作诗的方式传递他的变法思想。新桃换旧符其实指的就是用新法代替旧法。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刚刚主持变法,内心其实是充满希望的,是开心的。所以我们通过品诗情的同时也是在知诗人。
师:那诗人变法失败后又写下哪首诗呢?
生:《梅花》
齐背梅花。
生:他变法后很孤独,所以是独自开。
生:凌寒,说明他变法失败后所处的环境很不好了。
师;是呀,变法失败的王安石多么孤独,又多么倔强,他就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不惧困难,凌寒独自开。我们通过王安石变法前后的两首诗歌,对诗人的了解就更全面了。今天上课有两个孩子特别博学,老师说什么,他都知道,还能够补充相关资料,我想请两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用了那些方法让自己变得这么博学多才的?
学生分享变得博学的方法:
1.大量阅读
2.读不懂的地方反复阅读
3.听历史故事
4.看人物传记
5.学网课
6.不懂就问
……
最后一环节是临时生成,因为课堂上有两个孩子的知识面太广了,在发言的过程中,不断地把大家带入新知识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博学的孩子,就应该成为班级的榜样,让所有孩子朝向博学,都愿意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中午和他们闲聊,就谈到了要成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博学之人,鼓励他们多看书,多体验,多旅游,就可以长见识。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我知道他们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