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的 对于第二天的咨询,蛤蟆都快等不及了,他气得差点儿上蹿下跳。(他觉着“上蹿下跳”得用来形容一只欢快的蛤蟆才对啊。)
我看到了小的时候,在过年时,亲戚会给你压岁钱,会带来好吃的零食。自己就非常激动,兴奋。
看到了蛤蟆对苍鹭,对这次咨询的一个需求,一个较高的期待值,其中也夹杂着信任,求认可在里面。
接下来是蛤蟆对獾的愤怒,原文用的是 内心翻江倒海 这个词,可是身体上,语言上却没有表现出来,最终是自我消化了,情绪也从愤怒转变成了悲惨,能量值是降低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个点:
第一个是愤怒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愤怒的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看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思考如何可以做到。獾这种侵犯了自己边界的行为,要告诉他越界了。告诉他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第二点是晚上不要做重大决定,此时人的状态是不好的,精力值也是较低的,更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很糟糕,似乎我对自己对别人都没什么价值。我刚下决心准备把辞职信寄给校区牧师,这样对大家都好。”
做咨询之前,蛤蟆是反对,抵制的,来这里,是求认可,坚定信念的。此时他退缩了,选择了“不改变”,从这里出发,都是一系列合理化的行为。原文中是 可怜弱小的我啊,共谋。
事实上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弱者就需要帮助。 都是你们“獾”说的,我按照你们说的做了。责任在对方,而不在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弱者”,“受苦受难者”的人设来逃避责任。
选择“不改变”的第二个原因是深层次的,本章的后面苍璐有讲到。选择“改变”就要准备承担两个后果,第一个是要经历风和雨,过程是难受的,最起码比当下这种状态更近艰难。
第二个文中没有涉及,补充一下。建国大业有一句话,反腐要亡党,不反腐要亡国。改变并不总是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可能变得更好,也有可能变得更糟。
然后就是“父母自我状态”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曾经的父母”。这里告诉我们育儿非常重要,育儿的第一步是大人仙改变,先养育自己。不仅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周围的环境也是的。古代的 孟母三迁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从小的时候就要学习科学育儿。
蛤蟆看到的老师等挑剔型的行为,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模式,蛤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客观世界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这个客观世界。你对别人,这个世界的看法,更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看法。批判别人,就是在批评自己。他的父母养育他的时候,是不是就是这种模式,我觉得是的。挑剔别人事实上也是挑剔自己,接纳了自己才可以接纳别人。
自己都不接纳自己,才是最严厉的审批。
改变需要勇气,爱也需要勇气。
只有勇往无前的人,才可以走出舒适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