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自从在《你不是败给了草鱼,你是败给了套路》一文中介绍过几种考试作文写作套路后,总有读者发来消息,询问我每种套路的具体写法。但说实话,这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好吧,今天就介绍一种套路,我称之为:“以小见大”。
虽然,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套路。
"老师!"
听到叫声,我停了下来,注视着眼前路边这位骑在摩托车上的小伙子,中等个子,壮实,嘴角留有小髭须。
“是你!”我认出他来,是好几年前教过的学生,但却想不起他的名字来。
“现在应该毕业了吧?”未等他开口,我主动问。
其实作为老师,对于不擅长记学生名字这一点,我一直觉得惭愧。每教一届学生,我都会花比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其实人我早就熟悉,眼神啦,动作啦,神情啦,甚至性格脾气啦,但总需要时间才能将他们与一个个名字符号联系起来。
然后,一年或几年过去,他们毕业,从学校消失,那种本来就建立在人和名字符号之间的不甚紧密的联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散,有的,甚至再也想不起来。
于是,再在街头遇见,总会有几分尴尬。早些年的时候,总有学生问:“老师,你还记得我吗?”
若说记得,便可能被追问一句,那我叫什么名字?那就再尴尬不过了。而实不相瞒,那样的情况我还真遇到过。
若说不记得,那也太打击人了。更何况那也并非实情,我觉得与人名符号相比,记得一个人的形象性格,乃至于一起经历过的事情,大概要重要得多。
后来经历得多了,愚钝的我也终于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那就是主动提问,便可不让他问那样的问题,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许多信息也能帮你想起他的名字来。
只可惜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到底没能想起他的名字。我只记得他的其他的一些、在我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的信息。
比如说,他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在学校附近开了家手机店。家离学校近,但却不时迟到。有一次早自习他晚来,我问他怎么回事,站在教室门口的他忽然莫名其妙地就留下泪来……
还比如说,他虽然是个很聪明的家伙,但作文一直不好。而那段时间,我刚刚开始对他们进行写作套路的训练。
在《你不是败给了草鱼,你是败给了套路》一文中我曾提到,翻阅了几年上海教育考试院编的《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作文评析》后,我总结了三种中考写作套路:文化底蕴、以小见大,和睹物思人。而这一次训练的,是以小见大。
从每年的中考作文评析看,“以小见大”无疑是最受阅卷老师欢迎的作文类型之一,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记得在有一年的书中所选的40来份A类卷中,我从中至少找出五六份以下见大类的文章。它们大同小异,无论是立意还是写作手法,都雷同得让你不好意思。但仍然不改它们A类卷的评分。
不过这也正常,文以载道,见微知著,一直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么。
当然,与高阶的文化底蕴类作文相比,它们的缺点是很难让阅卷老师觉得惊艳,然后打出让你震撼的高分。但对考试作文而言,稳妥的优秀,不就是最好的优秀么?
于是,那一次,我给了几篇以小见大的范文,进行总结后,便给了他们前一年的中考作文题“我眼中的色彩”来训练。
这一次他交上来的作文,终于拿到了不错的分数。我记得他的开头是这样的:那抹黑色,是我眼中最美丽的色彩。
然后,他写的是燕子筑巢的故事:春天来了,燕子在他家屋檐下筑巢,他手贱,就拿来竹竿捅了。过了几天,燕子又来,他又捅……但到第三次,他被燕子的坚持执着所感动,于是,他怀着敬意停了下来,那抹黑色成了他眼中最美的色彩……
很简单,对不对?但只要当中描写细致漂亮(特别是第三次燕子筑巢的场景:如何衔泥啦,如何在雨中飞来飞去啦,甚至巢中小燕子的各种情态啦),很容易就高分。
于是,那年中考前的所有模拟考,只要能套用,他总是在写那只燕子。就好比班长总是在写一棵墙角的老树,语文课代表总写阳台上的滴水观音一样。当然类似的,还有石头下的小草,倔强爬墙的蚂蚁,不屈撞玻璃的蜜蜂……
哎,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那一届学生,我只教了一年,记忆里好像从未让他们像后来的学生那样写过随笔,那种坦诚的如朋友般的交流,我们从未有过。那个时候课堂上所做的所有事情,基本都是奔着考试而去。
“你现在在哪里?”
“现在在东航,做飞行员。”
“哇,好厉害啊。”
“没有没有,都是老师教得好!”
……
整个谈话,并没有持续几分钟。他的超过年龄的成熟老练,倒衬托出我这个老师的不善言辞来。于是很快,我们道别离开。一直到走开,我都没能想起他的名字来。
他到底叫什么来着?我想了一路,也只记得名字是三个字。
“你还记得那年我们搭班,班上的那谁谁谁吗?他家开手机店的……他叫什么名字?”第二天在办公室,我问于老师。
“嗯……记不起名字了……三个字……就是想不起来了……”于老师说。
乃至于我们凑了很多信息,还是没想起他叫什么来。
看来,不止我一个人不擅长记学生的名字。
这两天期末考试,考前给学生讲考试作文套路,讲到“以小见大”,忽地就想起他,想起他写的那只燕子,那只从未在现实中出现,但却帮他顺利度过中考语文的燕子。
期末考试监考,我监物理,走进陌生的教室,里面坐着一群不熟悉的学生。他们在低头答题的时候,我站在后面发呆,恍惚之中,又觉得穿着校服的他们如此熟悉。时光一年年流逝,学校里的学生一届届地来来往往。我们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人到中年,成为校长们口中的经验教师。
只是,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看,时间似乎悄然凝滞,停止不前,眼前的他们,总是在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徘徊。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突然离去。
“我想起来了,他叫xxx!”回到办公室,于老师对我说。
“对对对,xxx!”
于是,我们终于心满意足,然后,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
PS:期末考试批试卷,才发现记叙文语段选的是于亚群的《给燕子留个门》,看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真的是出卷者的最爱。
留个门》,看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真的是出卷者的最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