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事或者做选择的时候,我会刻意地问自己:什么更重要?慢慢地也发现,所谓管理精力、管理自己、管理时间,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指向一个最终的问题:你究竟想要什么?
当你有精力,也有自律意识,去规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这一个是绕不开的问题。
【精力管理】
此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了精力金字塔,有兴趣的朋友出门左转,可以去看那一篇文章。这里有一个地方补充一下:可以采用多线程的工作方式,让自己的精力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当中交替,从而发挥最大效用。
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不同的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而原来的兴奋灶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调剂和放松。——古典·超级个体
多线程工作仍然是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但当这个时间段结束,可以换另外一种不同形式的工作,比如脑力劳动和做家务之间的交替,比如独立工作与集体会议的交替。
充沛的精力,当然指向成长。
【自我管理】
从他律到自律,总有一天,我们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要想让自己成长起来,我们得多花时间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自己没有成长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剽悍一只猫
自律,和意志力、执行力有关。
意志力会被消耗,底层精力恢复之后,意志力也会恢复,它处在精力金字塔的顶端。
关于执行力,笑来老师很透彻地讲述过一个模型:黑马、白马和骑手的模型——本能、情绪,还有思考力,三位一体,驾驭我们这辆马车前进。这个模型容易懂,也有强大的指导力。
不过如笑来老师所说,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不缺乏执行力,甚至,在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上面我们往往还有很强的执行力。能不能够持续地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有强大的执行力,才是人和人渐行渐远的原因所在。
【目标管理】
一切的选择最终都会归结为价值观的问题,你想要什么?什么事情最重要?什么事情对更重要?你为什么而活?
价值观清晰的人,懂取舍,不纠结,有着“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掌握”的从容。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把它们讲述出来,不为标榜,只是为了在选择时能够不纠结,面对结果能够不抱怨。
这几天听了一个职场妈妈的精品课,提到她的一个优先级排序:孩子、工作和健康,深有同感,于我而言也是类似的排序:家庭、工作和健康。
对“家庭”这个目标来说,进一步的排序:配偶、孩子、父母。就“孩子”而言,价值观塑造、阅读、运动,就“价值观塑造”而言……
每一个层级,只做最重要的三件事,视重要程度和能力所及,做到90分或者80分。
如果明知道很重要,却还是做不到,就要仔细反省了。
做不到无外乎三个原因:
1. “不想”,心里并没有真正重视,优先级别不够高。解决方法:反复审视自己,把最重要的事情排到第一优先级。
2. “不能”,虽重视,但能力和资源不够。解决方法:精力聚焦,调低目标,借助外力。
3. “不允许”,由于空间、时间或其他人的限制,无法做到。解决方法:环境无法改变,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所处的微环境。
你究竟想要什么?
排好优先级,做吧!
网友评论
1.学习笔记最重要,那是自己说过的话,
2.健身最重要,那是作业,是任务。
3.志愿者最重要,精力不够?基础的作业提醒还是要做的。
操别人的心不重要,重要的是操自己的心。差一点入坑,被慧萍拉了回来,
执行力取决于相等的意志力和精力,哪一项减少了或是增加了,最后能创造的是意志力和执行力相等的部分,多余的都会舍去。
设立长期目标,感觉自己可以轻松完成的,就是最适合完成的目标,若感觉会勉强完成的任务且长期是让人的完成率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