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在历史教科书中读过,并且牢记在心,至于是多自古,多半会指出元朝在至元十八年(1281)设立澎湖巡检司就代表台湾地区(名义上)属于中国了。至于没太多的人去做多少质疑,八成是因为他们碰巧也不会把《明史》翻到《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篇发现里面赫然出现“鸡笼”二字跟吕宋,琉球等国并列在一起。
台湾地区,宋元时被称为“流求”,在明朝称为“东番”,也称为“大员”,“北港”,“鸡笼”或“鸡笼山”,直到明末才称为台湾。之所以知道宋元时期的流求国不是明朝的藩国琉球,是因为《宋史》明确记载流求国跟澎湖岛“烟火相望”,《元史》记载“澎湖诸岛与流求相对”,从而明确流求的地理位置是台湾而不是琉球。
澎湖与台湾的历史大不一样,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属于中国。南宋赵汝适所撰之《诸蕃志》中记载到:“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元代《岛夷志略》:“(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明史》记载:“晋江倚。。。东南滨海,有盐场。海中有彭湖屿。"但到了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下令福建沿海“墟地徙民”,包括澎湖诸岛在内的海岛居民被迁入内陆地区,澎湖巡检司亦被废除。至此明朝失去了对澎湖的有效控制,澎湖成为了海盗流寇(包括倭寇)的居住所。顾亭林《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道:
彭湖一岛,在漳、泉远洋之外,邻界东番[即台湾],顺风乘潮自料罗开船,二昼夜始至。山形平衍东南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周围小屿颇多。……明朝徙其民而虚[通「墟」]其地,自是尝为盗贼假息渊薮,倭奴往来停泊取水必经之要害。
澎湖巡检司直到明嘉靖四十年(1563)才被复设,天启二年(1622)荷兰东印度公司攻占澎湖后被废除。当郑成功去台湾时,他所控制的澎湖名义上也不再受福建管辖,成为台湾一地。而台湾,在宋元明三朝正史中都被写入外国列传,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才正式成为中国中原王朝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既然历史不同,澎湖跟台湾的地理认知自然也不一样。《岛夷志略》记载,“(流求篇)海外诸国,盖由此始”,可见元代人以澎湖为界,澎湖以外是外国。明代《东番记》记道:“永乐初,郑内监航海谕诸番,东番独远竄(通窜),不听约”。嘉靖末年日本人来此劫掠,台湾土著“迺避居山”,“居山后,始通中国”。可见明朝人有华夷之辨,不认为这个住着不识字。不穿衣服鞋子的土著之岛,会是明朝领土。说明元明两朝即便设有澎湖巡检司,在名义上与实际上都没有拥有台湾本岛,这正应了清代《四库全书》收录的《皇清职贡图·卷三》的记载:
台湾自古不通中国,本朝始入版图。
若非郑成功伐清失利,在福建大本营逐渐不保的情况下攻打热兰遮城,恐怕这种华夷之辨还会一直持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