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专著感受狂欢节读书
推荐给年轻人的几本书,把握好你的下一个10年

推荐给年轻人的几本书,把握好你的下一个10年

作者: 希望beyond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16:14 被阅读262次

    惭愧地说,在12年的“素质教育”中我并没有真正地读过书,更像是在为考试而背书。

    当读到鲁迅的文章时,只觉着晦涩难懂便不会去再读第二遍。 “这处人物描写表现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这处环境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凄凉处境。” 热衷于考试的我只是机械式地复制教材上的满分答案。

    直到毕业后我背井离乡,一个人单枪匹马闯进大都市,独立地面对初来乍到的窘境后,才发现曾经自认为的学富五车在挫折面前显得多么的手足无措。

    12年的教育不像是在努力学习,更像是在努力取得进入大学的资格。

    上了大学后的我,每天保持最少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并且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挖掘,做读书笔记,有时为了攒钱买书去街头发传单。我承认刚开始时非常痛苦,因为这样的深度思考不仅耗时,而且很挑战年轻人的心性。

    但是,我可以用12年的深刻教训保证,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努力都是扯淡。因为深度思考是一个不断逼近真相的过程,不断自我挣扎的过程。

    为什么要不断逼近?

    “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被奉为读书人的金句,但是常常被人误解。于是很多人就扎进书堆,做一只啃噬纸张的“书虫”。

    如果你看书仅仅是为了一时之爽或期待能够快速提升个人气质,没有思考的话,你读多少都将是无用功。比如最近很火的《一出好戏》,你看了连连说好,我问你“好在哪?”你说:“这个故事很感人。”但是却没有察觉到这是一个蝇王式的文明困境,脱离人类社会愈久,内心的道德感和约束力量也就愈弱,人的动物性的那面开始浮现,再大同的幻想也终将分崩离析,这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读书其实对于个人气质也没什么损害,骨子里还是那个你,真正让一个人平庸的是,没有主见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没有遭遇人生低谷时,心如止水的心态;没有面临窘境时,海纳百川的格局;没有“骤然临之而不慌,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底气。

    所以我总结了几本具有较强引导性,同时对我影响很深的书籍给你,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味,但是这些书籍一定会让你的思想焕然一新。

    一。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作为世界成功学的开山之作,后续的很多关于成功学、沟通术的书基本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其书作为卡耐基最成功的励志经典,荟萃了卡耐基思想理论最精华的部分。虽然时过81年,某些内容和当今社会情况有些出入,但是当中对于人性的分析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你或许也曾翻阅过一两页就对它嗤之以鼻,认为人际交往就是要顺从本心,不喜欢的人用再多的方法也无用,但是还是希望你能够耐心地继续读下去,能够理解沟通学习,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那些让我们愤怒的做法,大多是我们对事情的狭隘看法。

    这本书的前言介绍看似在教你如何讨好他人,利用人性的弱点达到个人目的。在人性的进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可循的弱点,这些弱点在伤害我们,拖累我们,而《人性的弱点》教会我们从上帝视角看待问题,只需要识别弱点,保护自己以及更少的伤害别人,跳出惯用思维的圈子。这些人际沟通的Tips并不是去讨好别人,而是透过这些了解自己,在生活中不被弱点所羁绊,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创造一个和谐的相处环境。那么关于人性的弱点是什么呢?

    我从中筛选了三点比较常见的弱点:

    1.    被认同感,渴望自己的价值被认同和赞赏。

    不辞辛苦工作的母亲,劳作了一天回到家中准备着一家人的饭菜,你和父亲加班回来便有可口的饭菜,这时你给予母亲一些赞美,为她削个苹果,那些累就像一个个勋章一样让她内心获得巨大幸福感。同理,有些人表现为对地位名气的追求,有的对金钱面子的追求,有的对恋人关注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被认同的渴望。

    2.    帮自己找合理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甚至觉得错误不在自己。

    我们的身体天生是鼓励机制,不喜欢自责,除非有自省力,所以人怎么会喜欢听到指责呢?而要想自身得到提高,我们就要克服这个让我们倍感舒适的机制,为何不多反省自己?多夸夸别人呢?

    3.    很少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

         我们总是想要改变别人,控制对方,却很少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而替人着想并不代表纵容,而是“你给一个孩子讲再多吸烟有害身体都没有一句吸烟不能进入篮球队有用。”

    二。

    《如何阅读一本书》——托马斯·福斯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我感觉这是一本比较难懂的书,几次没有读下去的兴趣,直到我看了原版之后才发现是翻译的问题,个人比较推荐郝明义版的译本,虽然和读原文的感觉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算是所有译本中比较本土化的了。

    身处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这本书引导我们怎样识别知识,怎样去思考一本书。这本书将阅读提升到一项专门运动的高度,尤其在当今急躁的时代,焦虑是很多人的通病,往往不是因为物质,而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诞生的心理产物。

    对于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亦步亦趋,把握不了方向,每天接收到各种信息,仿佛处处是机会,却又如流沙,越用力越失去,越努力越迷茫。这本书不仅仅在指导读者如何阅读,而且这样的引导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认识能力,让我们从五光十色的沙滩找到那颗真正的宝石。

    三。

    《必然》——凯文·凯利

    这是给当代年轻人的一本羊皮卷,上个世纪我们大部分人错过了《失控》预言的三十年,那你还想错过《必然》所展望的下一个三十年吗?

    上世纪,凯文在《失控》中语言社会化媒体的未来功能时,还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没有多少人花心思去对一番长篇大论的预言进行耐心思考。而如今,社会化网络,微博、微信、自媒体已经深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时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在所谓的“理论”上不可行的,都已成为现实。

    未来的一切,都从现在开始,一切都在改变,但是再也不是突变的进化,取而代之的是渐变,是细微的。我们其实能够感受到社会的迭代速率的不断加速,但是又似乎找不到这变化的爆点,虽然我们身处其中却仍然如菜鸟,一旦在某个时刻掉队,就难以再次归队。

    《必然》这本书中,凯文阐述了组成我们科技的十二个要素,也成为世界大脑的十二基因,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这十二基因当然不单纯是科技的独特音节,也是人类科技进化的编程语言。

    看完这本书,你仿佛身处2050年,清楚地回望今天的一切,感慨道:要是生活在那时该有多好,就如你回顾30年前,感慨那时候有如此多的机会。

    未来的一切,都正在开始,所幸,你没有迟到。

    四。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历史下的关键词是:死板、记录,它只会告诉我们某年某月某人发生了某某事,某某人是忠臣还是奸贼,如同流水账索然无味。封建时期的各个朝代都被寥寥几词下了定义。历史人物写的空洞苍白,这导致了我对历史感到厌倦,非黑即白,全在史官一句话。

    直到翻开《明朝那些事儿》才感受到历史的震撼,没想到能将枯燥的历史讲的如此生动有趣,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我的三观,世界从此不再黑白。历史中的人物充满感情、人性的光辉和弱点被写的淋漓尽致,《明朝那些事儿》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人,和一段有血有肉的沧桑岁月。

    就比如从前教材上宣扬戚继光是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殊不知他也曾行贿权贵,暗中攀附,但是,这也更加真实,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要想募兵抗倭,就需要获得上层政治势力的支持,就必须行贿;要想在抗倭事业得到保护,就不得不结交权贵;要想下层官员能够竭力办事贯彻方针,就必须受贿办事。

    这其中有很多大环境下的无奈,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唯有良心与信念不灭,虽然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之一,但是纵观明朝整个历史,不难发现,明朝即使再困难,情况再危急也绝不用女人来换取和平,就算败得再惨也绝不会割地赔款,就算是暴民大军压城,瓦剌大军围攻首都,皇帝被俘也绝不投降,是古代世界里面超过百年的帝国当中唯一一个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订任何不平等条约,也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明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软骨头”,明朝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战斗力,是因为明朝的建国就带有抵御外敌,恢复中华的基因。所以,明朝是世界上亡国之后抗击时间最长的,坚持抗击清朝长达38年之久,像著名的“嘉定三屠”,为抗击清军,城中居民群起抗击,即使最后城门被攻破,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自缢亡,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愤而屠城,杀两万人后弃城而去。

    明朝是一部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历史,有贤良奸贼、有帝王心术、有抗击御辱……

    作者当年明月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和王侯将相,而是人性、理想、责任与使命。正如后记结尾所诉的:历史从来没有喜剧!

    只有懂得了历史才能更好理解当下。

    五。

    《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

    你了解毛泽东吗?你知道的是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还是一个神坛上的超人?毛泽东,永远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事情——推翻中国几千年的旧世界,让中国的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开中华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他确实能担得起伟人的称号。

    从16岁离开闭塞的韶山冲,到1949年站在天安门楼宣布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历史会选择毛泽东?

    从小我们就受困于官方正统的政治说教,官方资料了解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开国前30年的的政治历程。由于审查机制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人们所接触的史料和信息必然受到阉割。

    跳出理论枪手和强奸惯犯的藩篱,由一个美国人向中国人讲述毛泽东的政治和生活历程,尤其是与其无法脱离关系的反右、大跃进、“文革”等等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事件。

    《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毛泽东请下神坛,从“神”还原为“人”,正是这一点,《毛泽东传》才有了传奇的色彩而不是不可亵渎的圣经,让年轻人真正的能够获得思考,而不是填鸭式的意识输入。

    全书对毛主席的功没有肉麻夸大的奉承,对其犯下的过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没有令人厌恶的官腔、假话和套话,全书基调不卑不亢,可以说是同类书籍中的一股清流。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应该做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有回望历史的沉淀修养,也有创造未来的赤子之心;既要能掌握与人和谐相处之道,也能理解世事蹉跎之理。

    最后还是以《必然》中的一句话结尾吧:未来的一切,都正在开始,所幸,你没有迟到。

    你还在等什么呢?

    欢迎亲关注微信公众号——<惟生愫>,看更多走心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荐给年轻人的几本书,把握好你的下一个10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ks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