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回想一下,算上托儿所和学前班的话,不严格的说,我一共上过三个幼教机构。
最开始上的是托儿所,父母单位的托儿所都上过。妈妈单位的托儿所就在他们那所小小工厂的院内,老师们也是那个单位的,只不过他们的岗位就是负责替员工们照顾小孩,几个月的小孩子就送过来了,老师们负责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妈妈们工作之余也可以随时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跟老师们都是熟人,老师们照顾孩子也都挺上心。对那个时期印象不太深了,很多事情都是跟妈妈聊天儿时候听来的。那个集体制的小印刷厂、那个小小的托儿所,在妈妈的回忆里很温暖、很有人情味。这么多年过去了,提起当年的单位,妈妈仍旧很怀念。
第二个托儿所就是我稍大一点后转去爸爸单位的托儿所。爸爸单位因为比较大,所以托儿所有一座单独的小院落,跟农家小院一样。托儿所里负责照顾孩子的是几个奶奶,我印象中有一个王奶奶,一个孙奶奶。每天上托儿所,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带些加餐之类,奶奶们会认真负责的提醒并帮助孩子吃东西、督促他们多喝水,给孩子们讲故事、拉手风琴教孩子们唱歌。幼儿园的两个奶奶似乎挺喜欢我,家里有两件小裙子,一个粉红色公主裙,一个蓝色海军裙,分别是两个奶奶送给我的,很珍贵的纪念品。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上了爸爸单位的幼儿园。有三个老师给我留下了印象。
其中一个是柳老师,我觉得她应该是落入凡间的天使吧?孩子们吵吵闹闹,一会儿尿了,一会儿拉了,就没见柳老师发过脾气,都会仔仔细细给孩子们打扫干净。我不知道她的性格是怎么修炼成的,还是天生的,永远温柔,永远和善,并且俏皮可爱。
我记得柳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用小手绢擤鼻涕,午睡后给我们发好吃的点心。我是个很胆小内向的孩子,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孩子,也不招人喜欢,但是柳老师却似乎总能注意到我,让我领儿歌,让我协助她一起哄闹脾气的小朋友,我的那点存在感,都是柳老师给的。
转学上学前班后,有一次在公园恰巧碰到柳老师和她男朋友,看到我的柳老师特别高兴,一定要抱着我和我合影一张,照片上的我,笑得很甜。
还有一个侯老师,在我看来就属于比较犀利麻辣的了,她对小朋友比较属于简单粗暴型,会有吵小朋友的事情发生,但幸好也尽限于此。侯老师比较爱臭美,我记得当时叔叔给我买了一件风衣,我穿上很大,而侯老师身形又比较瘦小,她不知道怎么就看上我的风衣了,非要穿,然后穿了好几天才还给我。忘了当时是什么心情了,也许是听话惯了吧,觉得只要是老师的要求,就必须服从,但心底里比较疏远她,没有亲近的感觉。
在那所幼儿园最后的日子,升入了大班,不过没呆多长时间,一位李老师带我们。这位李老师就有点小学老师的即视感了。平时很严肃,很少能看到她的笑脸,而且每天会布置很多作业。我本来就不喜欢上幼儿园,这种情形让我更不想上了。幸好呆了没多久,我转学上学前班了,不过到学前班才发现,在之前那所幼儿园的大班生活简直太幸福了。
学前班开在一所干休所里,是一个安静的独院,院里一座二层小楼。带我们的老师和之前大班的老师同名同姓,而且一样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更加严格。那段时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像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中午都不能休息,要赶着写,感觉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提前结束了。
客观的说,我幼儿园生活最后时光里的两位李老师,虽然不温柔,不亲切,很严格,但也主要体现在课业负担重,出格的对待孩子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在我身边,除了挨吵这种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小朋友被老师伤害的事。
当时光过去十几年,我已成人,对幼儿园的生活,最主要的感情基调还是怀念,因为有那几位特别温暖的奶奶和柳老师,是他们点亮了我的回忆。
到我外甥女上幼儿园的时候,听说因为爱哭,被老师关过小黑屋,不让出来。我觉得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了吧?但那时候家长们关于老师虐待孩子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觉得孩子犯错误或者表现不好老师惩罚是正常现象,现在想起来,孩子不该受那种责罚。
我姐也是一名幼教,她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都奉献给这个领域。她教过的很多学生上学之后还会在节日里给她寄来各种祝福卡片,写着对老师的想念,这让我很感动,也对她很敬佩。
回想起那个年代的幼儿园岁月,谈不上什么硬件,谈不上什么师资,但除了个别老师脾气不太好,大部分老师对孩子们,就算不能用掏心掏肺来形容,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很多时候感觉老师就像是一个家人一样。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被曝光发生伤害孩子的事情,其残忍程度、不堪的程度让人发指,别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就连基本的人情味和人性都泯灭了。孩子们本该天真烂漫的幼年时光,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和伤害,谁能让这不可逆的伤害复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