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来,不管什么都会和房子扯上关系。
甚至“雄安新区”刚露面,人们畅想的便是房价的疯涨,关注的也是房屋交易的冻结与否。
不是现在的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只是在压力之下,人们太无奈又太无助了。
今年3月,J先生被房子折腾得吃饭都没了胃口。
J先生,1992年出生,已工作一年,准备向恋爱四年多的女友求婚。
在他刚毕业时,房价还没像现在这么疯,不过那时他并没有买房,想着先工作一年,然后可以用公积金贷款,并且女友一直强烈要求选择新楼盘。
一年下来,J先生的存款实在有限,父母为他凑了40万用来付首付,不过放眼望去,既符合钱包又满足女友的房子,确实少之又少了。
几经周折,目标最终定在了力高的海景房,虽然在朋友们的眼里,那里实在是交通和生活都不甚方便,但J先生说,女友觉得那里能看见海。
他们排了卡,等着摇号,这一等,就从三成首付等到了五成首付,进而又被告知300套房子里有200套都被人全款定了,余下的100套,如果想摇号,可以,七成首付。
40万,根本不是对手。
接下来的日子里,J先生四处看房,汉沽、小站、东丽湖,期房、二手房、限价房,真的是来者不拒了。因为,女友妈妈说,没房子,就没有商量结婚的必要了,如果今年不买,也不能让女儿再等了。
J先生心急如焚。直到有一天,J先生说,他准备在宝坻买一套房子。那一刻,不知道是我们傻了,还是他傻了。J先生和他女友都在开发区工作,怎么会要在宝坻买房?
J先生坦言,这仅仅是他自己的想法,因为近来房子迟迟没有下文,女友已经和他冷战了好几次,他想,如果今年真的没办法结婚,就先在宝坻买处房产当投资了,那里以后肯定会涨的,等涨起来,我再卖了,再买房子......
J先生的购房思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从一开始的“只要是房子就行”,到后来拿着刚需的房款谈投资,慌了心神,便会乱了阵脚。
02
F先生最近也和房子杠上了。
F先生突然和女友分手,严格说,是被甩。
导火索是女友要求在南开区买学区房,而F先生说买不起。
也不知F先生从哪位过来人嘴里听来的箴言:有房不一定就有对象,但没房肯定永远也不会有对象。
F先生慌忙之中,只花了一个周末,就通过中介付了定金,准备用爸妈给的60万,在塘沽付首付买欧美小镇的一处毛坯房。
周围人知道后都吓坏了,问他怎么不和家里商量再买,那里的环境并没有特别优越,况且他谈下来的房价也并不划算。
F先生慌张之余,更多的是气愤和不甘心,根本听不进去。
戏剧的是,没过两周,女友道歉了,他们和好了。
我们并不觉得这是房子的作用。
不知道这变化是不是因为女孩子不可控的情绪波动,但房子的情绪明显更不可控。
原来的房主突然变卦,对中介说不卖了,其实大家都猜得出来,就是想要涨价。
按理说,定金是要赔付的,可是中介费人家可不会吐出来。
这无端端的损失,F先生可不想随便承担。
于是F先生近段日子,除了被房主纠缠,就是在纠缠中介。
我们开玩笑,称F先生的生活再也不会是孤家寡人、门可罗雀了。慌里慌张地,最后留了一屁股的麻烦。
03
朋友的弟弟D先生,94年的,刚毕业还不到一年。
只能说,毕业不逢时啊。
记得我刚出校园时,身边人讨论的都还是如何谋求一份让自己越来越厉害的工作。
而在这时毕业的D先生眼里,满中国的人都奔跑在买房的路上,他也由此整日惴惴不安。
终于有一天,D先生坐不住了,对我的这位朋友说,姐,能借我点钱买房么?
D先生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只能拿出10万,姐姐嫁人了,和姐夫商量着,拿出了15万。于是,这25万就是D先生的所有“积蓄”。
够干啥的。
有朋友劝他,这些钱,投资自己吧,把自己变得优秀了,以后不愁房子的。
这话不假,但又没那么真实。
让自己跑赢房价,对于D先生来说,这个命题,太大了。
终归是四处打听,还别说,真有一处,价格刚好合适。
中新生态城有几所公屋对外出售,均价8000/平,小平米,又是三成首付,正正好呢。
以为捡到了宝,至少可以踏踏实实地拼搏了,可是满心欢喜地再一打听,购买资格是,需要在生态城缴纳一年的社保。
D先生刚毕业呀,就算是补交社保,也补不了一年的呀,总不能说D先生一边在校学习,一边缴纳社保吧。
这道难题,除了等待,真的是无解了。
不过等到有资格了,应该就不是这个价了,那就是更加确凿的无解了。
这个时代出的题,越来越难了。
连拼搏多年的老司机们都被压迫得力不从心,更何况这些脚虽踏出校门、心却并未成熟的新手们呢?
买什么?买哪里?买多大?怎么买?蒙头转向的。
J先生的慌不择路,F先生的自讨麻烦,D先生的望洋兴叹,甚至更多的ABC先生女士的故事,或许也包括你的切身经历,的确是,太普遍了。
面对“买房”压力,哪里才是前行的方向呢?
需要一位可靠的领路人,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