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钱,而是让你放下心中对钱的贪欲和执着。正所谓“手中有钱,心中无钱”,心里没有了,手上拿着钱,又怕什么呢?相反,如果我手里没有钱,但心里除了钱什么都没有装,这与人家手里拿着钱,心中无钱相比,是不是人家的境界更高呢?我心里有执着,人家心里没有执着。
如是学佛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投入。佛教所说的放下,并非要你放下工作不做,放下家庭不要,而是要你放下心中对它们的执着,放下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安逸享受,放下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心态。
真正学佛之后,应该是:发现了业障,我就把业障扛过来,由我来承担。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无我的精神、无我的境界。可是有些人学了佛之后,思想变得偏激,认为学佛人只能造善业,看到于己不利的事就不去做,这不是一个佛弟子应有的精神。
我们学佛就要学佛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无我的精神,不应该以索取者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应该以奉献者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不应该以怯懦、没有胆识、不敢担当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应该以有胆识、无私无畏、襟怀坦荡、敢于承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当一个人有了烦恼,回避不是办法,应该超越。除了面对人、面对事之外,别无他法。一味地回避,你的心灵不会成长。你在这里回避了,到另一个地方还是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遇到的事情或许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要想超越恶缘和不顺心的事,必须在当下面对,当下超越。当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面对和处理这件事时,你就超越了。很多人一遇到恶缘就吵架。吵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终还是要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分析这件事情,处理这件事情,才能真正解决这件事情。
我们到任何地方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想着我是一个佛弟子,不能与别人一般见识。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身份,想着自己的信仰。
把日常工作做好了,即是在修道。你把当下的工作、手头的工作、眼前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在修道。你在当下专注地工作,投入地工作,就与道同一体,不会违背道。
尽管安心地把你当下的工作做好,没有时间念佛、诵经、打坐也不要紧。你能通过当下所做的事情把你的散乱心收回来,训练到安住在当下,达到一心不乱,再用这颗不乱的心念佛、打坐都会圆满。做任何事情都一样,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的心。
当你通过做一件事情降伏了这颗心,驾驭了这颗心,你就能安住在当下。无论是切菜、拖地、洗衣服,还是念佛、打坐、观想,你都能安住在当下。所以你并不需要放下手头的工作,非要去打坐、念佛才算修行。
当然,修行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大伙儿定期聚一聚,探讨一下佛法,分享一下心得,是有必要的。灵感、智慧是需要碰撞的,大家经常探讨,智慧也会提高。独自一个人做事,或者总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打坐、念佛,很多事情会想不明白,甚至会走极端,产生邪思邪见自己都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