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翻两页红楼,愈觉前八十回恰如怡红院中经年的枫露茶,芳醇蕴藉无比,哪怕只略窥其一斑,亦有十分引人入胜、同悲同喜之力。
而自八十往后,道路急速逼仄,气味就酸腐败坏起来。从钓鱼占旺相到潇湘馆内袭黛二人的家常里短,从祭奠晴雯无关痛痒的悼词至黛玉怀恨归太虚,高氏以其不通之极的心肠和逊色万里的手笔将那花柳玉质渐次糟蹋了去,竟是无一幸免。呜呼!所幸者雪芹早登极乐,否则倘见心中眼中之清净女儿无故遭此荼毒,岂不万箭攒心,吐血气结?
不幸者石头原稿散佚而脂批有限,教后世读者惟有望“石”兴叹。我的藏本只有《周汝昌重评石头记》,前八十回的版本,还一直留着,其余的都已送人或捐掉了。
石头一案无所了结,实在惹人肚痛心痒,不佞揣测而来,终不熨帖,却也无可如何。
前些年购得刘心武老师续编的红楼梦,素来赏识其曹高二稿分印出版的主张,兼读其修竹篇颇得几分清雅韵致,更因对石头牵念得紧,便姑且怀了十二分的虔诚第一时间拜读,逻辑合理,文采亦佳,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失去了那满口余香的有悠长韵味。现在多年未读过续本,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并不如前八十回那样历历在目。
当然,既然“佳期梦断苍茫处”,那么有个“银汉皎皎慰寂寥”也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