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八佾篇3-4.5.6.7

论语·八佾篇3-4.5.6.7

作者: 老彭有话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08:20 被阅读4次

    3.4[传统为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禘”的仪程怎样?孔子说,我也不知道。要是让知道“禘礼”的人来治理天下,那会易如反掌啊!孔子边说边指指自己的手掌。

    【老彭有话】说到这里,又一个愣头青出来打岔。既然老先生你见过“禘”礼,那你给我们说说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孔子不屑地看他两眼,然后说,我也不知道。要是有能知道“禘”的仪程的人来治理天下,那是易如反掌。

    什么意思呢?孔子无非就是想表达“禘礼”的重要性。也就是要说明古礼、古法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可惜,现在这些都已散佚了。否则,社会怎么会是这样?


     3.5[传统为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行政不宽宏大量,行礼不严肃认真,参加葬礼不哀伤,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老彭有话】孔子说,唉,这个社会啊怎么就这样了呢?居于统治地位却不懂宽容大度(孔子认为对下宽大仁怀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还是一种“礼”)。行礼、用礼这么不恭敬(季氏、仲孙、叔孙、季孙氏私用君主之乐);参加葬礼都没有哀伤;我真是看不下去了,我真是看不下去了啊!

    “临丧不哀”在本篇中都没有实例,虽然孔子引用《诗经﹒关睢》有语“哀而不伤”。但那是孔子劝告人们不要因为过度的“哀”,“伤”了身子,与此处意义不符。《论语》后面有不止一处记述孔子低头快步走过“临丧”之人的情况,但在这一章里面却没有实例。倒是有关“祭祀”的记录不少,评论也不少。权当做孔子发此感慨的实例吧。反正孔子论述的重点并不在此,重点一直是“礼”。


    3.6[传统为3.20]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诗经﹒关睢》讲,快乐但不因此忘乎所以,悲哀但不因此而伤到自己的身体。

    【老彭有话】那好到什么程度的音乐才能称其为好音乐?孔子转引《诗经﹒关睢》之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就是音乐表达“礼”的尺度。高兴、悲伤都不能过度,都要适可而止。

    不要看到“淫”就想到性,和看到“色”就想到性一样,在宋明理学以后是这样子的,但在春秋时期不是这样子。最起码孔子没有“色情”的想法,而是说“快乐但不因此忘乎所以,悲哀但不因此而伤到自己的身体。这就是孔子“庸”的处事方式,也就是孔子想说的“尽礼”的尺度。

    【注释】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②淫,过分、过度。


    3.7[传统为8.15]子曰:“师挚①之始,《关雎》之乱②,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太师挚开始演奏,到满场合奏《关雎》之曲的时候,满耳朵都是音乐呀!”

    【老彭有话】孔子说,这场大戏从太师挚起奏,《关睢》的合奏把音乐推向高潮,直到现在我满耳朵里还是乐曲在萦绕。

    这一章的内容说的是礼乐演奏的程序,但从侧面也在谈《关睢》(也即诗经)的感染力。

    【注释】①师挚,鲁国的太师,名挚,身曲由他起奏。②乱,合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篇3-4.5.6.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a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