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了,留下回忆就够了。脚踏实地,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开始真正的工作和生活。
项目中学英语
参与本职项目,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和方法,熟悉团队合作与文化,为后续自己牵头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项目如此多,没想到,我干的项目仍然可以和英语结缘。
美国项目,纯正的英语国家,参与标准解读,参与技术谈判。可项目断断续续,所以后面就没再参与。
墨西哥项目,西班牙语国家,但国际交往会先将西语翻译成英语,再翻译成汉语。我看起英文材料,基本没啥障碍,要是单词量积累更多,阅读基本无敌。口语还是短板。
及时出现的埃及项目,直接颠覆了我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评价,从青铜,可以直接上升到半个王者。
那是第一次去埃及技术交流谈判,和一位同事,就我俩。平生第一次出国就献给了这个有古代法老,金字塔,尼罗河的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埃及属于阿拉伯语国家,但他们的国际交流使用英语,他们好多社会精英都有留欧经历,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在阿语和英语之间自如切换。
在机场专门接我们办理入境手续的大叔,张口也是英语,笑着对我俩说“you need to pay for me first ”。我听出了一半意思,回了一句“are you kidding”。大叔摊开双手笑了笑,挥手示意跟他去办手续,之后没再提要钱的事。同事有些惊讶,说我英语怎么这么厉害。
其实他不知道,我也没大听懂,只是简单反问他而已。开口说,总感觉想要表达的内容都到嘴边了,却迟迟调不出合适的词语,或者说不用时感觉脑里满满,到用时却发现空空如也。典型的哑巴英语应该就是我这个症状吧。
酒店入住办理好后,开始讨论具体工作计划,这才发现,公司配了阿语翻译,没有英语翻译,而技术谈判大家必须用英语,因为有些专业术语的表达,阿语不好办。我们的阿语翻译一个劲给大家道歉,说自己英语有限,这次不能在工作上给大家帮到忙,请大家谅解。一听这个消息,我有些慌,因为我要谈的内容最多最难最专业,没有翻译如何是好。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啊。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仍故作镇定,还安慰这位翻译仁兄:“没关系的,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搞定的。”
由于时差,当晚彻夜不眠,头晕脑涨,勉强看了看第二天要交流的中文材料。第二天早餐后基本清醒了,主要原因是埃及的饮食,很少喝热水,几口冰酸奶,几口凉果盘,全身清凉,提神醒脑(关于埃及之行,后面有机会给大家写个专题,聊一聊埃及见闻如何)。
被自己惊呆了
跟用户的交流约在上午9点。吃完饭,一位常驻埃及的队友就带我们打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仍是忐忑,万一因为语言问题没谈好,既丢人,又自责,那该如何是好。转眼车窗外,开罗的城市画卷缓缓的在我面前展开,就像拿到了一本古老的书卷,小心翼翼的在眼前舒展开来,兴奋,神秘,激动,震惊。但下一秒全被震惊取代了。
教科书上说,开罗是埃及首都,是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可现实的破旧,让人有些失望。想象着、欣赏着窗外景象意味儿正浓时,用户办公大楼就到了。也好,窗外的情景过滤了对交流的担忧,走进用户会议室反而更加沉着冷静了。
我方一共四人参会,用户参会三人。还好不是所有人都不会英语,高手还是有的。只不过我要讲的太专业,大家爱莫能助,鼓励加油,帮着临时救个场应该还行吧。
我平生第一次要拿英语当官方用语的面对面,硬碰硬的交流,竟然是在一个非英语国家。大家都放弃自己的母语,拿英语传递信息。想想这个场面,挺有意思吧。不过显然是用户的水平更高。我只能说是死马当做活马医,硬着头皮顶上去罢了。
交流就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开始了。我用不连贯的英语,断断续续说明了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期间还停下来问队友,某个单词或发音是否正确,队友耐心给予支援,用户也耐心等待表示理解。简单问题谈完时,听到用户说完OK,我更加镇定,更加信心满满。接下来的问题很难谈,即使拿中文交流,大家也得先理解消化甚至争论,否则很难达成一致。
奇迹往往出现在下一秒你毫无心理准备的一刹那。我敢打赌,片刻后我肯定被哪位大神附体。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胆量,我直接站起来走到投影前,手拿一支笔,面对所有人,开始用英语讲解这个难题。明显比刚才流利,不仅如此,竟然用简单的词句,几分钟讲完了比较晦涩的技术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一系列逻辑推导过程。简直是一位教授给学生讲课,而且用英语。当用户又说OK的时候,我的心里更自信了,这次任务肯定可以圆满完成了。因为之前估计这个最难谈的问题,竟然以如此轻松的方式搞定了。
一位队友用中文对另一位讲,派出来的技术人员就应该这样,懂技术,语言无障碍,节约资源,效率高。还站在投影前的我,也被刚才自己的表现惊呆了。你们确定刚才是我主讲的吗?我心里反复问了好几遍,又掐了掐自己,首先排除了做梦的可能。看来就是我,无疑了。
那一刻我只想对自己说:“干得漂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