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能医愚004

作者: 我有一个大脑门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6:27 被阅读21次

壹|关于沟通

        基于需求的沟通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善举(慈悲)。

        有效的沟通是了解到对方的需要。

      与他人沟通时,先别着急就说多少,而在于你听懂了多少。所以,会沟通,得先学会倾听。倾听不是傻傻地听对方说话,而是要听明白对方言语中透露的需求。否则,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从他们的语言当中听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判断他们的需求。

        语言不仅仅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有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等。

        了解到对方的内心需求之后,便可以“投机”交流。

      有效的沟通是一种利他之举。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压力太大,可以劝劝这个人去和朋友聊聊天,减轻压力。

      我觉得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减轻压力,不仅在于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在于与人沟通本身就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前提:这是一次能明白对方需求的有效沟通)。

        当面对一个失落的人时,他需要的是一种站起来的力量,言语宽慰、拥抱、握紧双手、静静倾听、一旁守候……这些都可看作是一种沟通,有声抑或是无声。这种基于需求的沟通,不就是一种有效地帮助吗?

        或许,沟通的本质就在于了解对方的需求吧。各种沟通之术,千变万化,但都不应该脱离这一本质。

贰|读出心声

      每个人的悲欢离合是能相通的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想必每个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但不知,有没有老师有过我这种这样感受——为了朗读而朗读?

        也就是说,指导朗读时,老师教得不自然,学生读得不自然。学生的朗读感情并不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而是为了去迎合作者的感情而刻意地朗读。

        比如说这种情况就特别尴尬。为了要读出作者悲伤的感情,我说:“请同学们朗读出作者悲伤的感情”。但实际上学生们只是把这些字准确地读出来。作者的悲伤之情并未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哪怕有,也是“假惺惺”。

        也就是说,他们并未真正和作者达到感情共鸣。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与作者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当作者的感情感受能被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到时,必能读出味道。

        仔细想想,作者也是普通人。大多数情况下,作者能够感受到的事情,学生也能够感受到。

        比如说: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愿望成真实,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开心。所以,如果这一篇课文里,作者是要写自己的愿望达成,只要它准确清楚地描述出这样一件事情,那学生通过他的文字也必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一般的开心。

        要想读者与作者感情共鸣,连接双方的桥梁自然是作者的文字。所以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文字是关键。

        关键句关键词自然成为理解的重中之重。

        那如何理解这些关键词关键句呢?

        反思自己的教学,之所以觉得非常的死板、不自然就在于我已将作者的感情定式在自己的脑中,在这种定式之下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重点字词。这样的理解就显得十分被动。

        但共情往往是主动的。学生自己的感情被我忽视了!而这恰恰是共情的切入点。

        抛开作者的感情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去理解这段文字,将自己代入进去,化身为作者,去读、去理解、去产生自己的情感。

        大多数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之后,自然而然的也就是作者的情感。这不就达到了情感的共鸣吗?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进行课文理解感悟时,学生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去体会作者的感受。

        虽然说一篇课文里面作者的情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哪怕这种感受与作者是不同的。毕竟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让学生通过文字去感受文字。这不正是语言的魅力吗?

        读出心声怎么读?

      1.多读。

        刚开始读,学生必然是陌生的,我们要认清这个事实。可以先引导学生们初步感知,也就是问他们:写了些什么?

        2.关键字词句。

      从询问“作者是怎么写的?”入手,解决 这个问题,就是找到那些关键的字词句。之后紧紧围绕这些关键字词句去朗读,去产生自己的感受。

      总结一下,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时,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多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学生的感受为跳板触碰到作者的感受,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相关文章

  • 书能医愚004

    壹|关于沟通 基于需求的沟通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善举(慈悲)。 有效的沟通是了解到对方的需要。 ...

  • 读简书有益

    当代兰台坐正堂,读书医愚书作方。 百万藏书缺一卷,简书何时能入藏。

  • 杂感

    书能医愚,这四个字好像没毛病。很多人凭着读书咸鱼翻身,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似乎是不二法门。 但也有书能致愚的效果,比...

  • 书之韵

    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 ...

  • 沉默不如幽默|《哲道无花果》诗文集(3)

    第一篇 警句(三)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警句是药中的极品,不仅可以医脑愚,还可医心病。 四、人性 ...

  • 觉悟要趁早|《哲道无花果》诗文集(2)

    第一篇 警句(二)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警句是药中的极品,不仅可以医脑愚,还可医心病。 三、悟性 ...

  • 【书单】横扫悲伤,做回自己!哭包,去看这几本书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的书不单是医愚的良药,更是医治悲伤和抑郁的良药。很多人不开心的时候喜欢看看段子,或者看...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书为药,亦能产生副作用,使人误入歧途。 周末翻阅《包法利夫人》一书,我深有同...

  • 在书、琴的世界里,人生是如此完美!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刘向曾写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犹药也,这既是比喻,又是实指。医愚,就是启蒙心...

  • 药医病,书医愚

    最近,因为身体微恙(耳鸣而已,然不堪其扰),常常以药为伴。 我的三餐之前要吃两种药,我的三餐之后还要吃两种药,且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能医愚0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j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