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一位读书营的老铁田一送给我的礼物,非常感谢她的热情鼓励!

7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习惯六,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则
其中,第三章讲到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社会之镜:就是用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即,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由父母言行决定。)和环境决定论。这些决定论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认为我们会受外部条件左右。
人类独特能力: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选择,而不是外在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受到外界制约,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者无意选择了被外界控制,这叫做消极被动。积极主动不意味着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根据价值观选择了对外界刺激的回应方式。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会受到环境或者条件作用的驱使。他们的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消极被动的人紧盯关注圈,咬着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力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影响圈日益缩小。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不会主动采取措施推动积极变化。
面对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由内而外的改变,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和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行为有关,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即习惯一二三,个人领域的成功。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即习惯四五六,公共领域的成功。
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过去或者现实环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平和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左右。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回应,但后果任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在享有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后果。积极效果不必说,面对消极后果时,积极主动的人不是后悔,而是承认错误,那是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的必然后果。然后从中吸取教训,为人生的下一刻积蓄力量。消极被动的人则是不肯承认和改正,也不吸取教训,自欺欺人。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
即使只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育内心的诚信,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自制力,勇气和实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所谓的“一诺千金”。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我们积极主动的习惯。
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
这个试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看下成效如何。从小事做起。比如:对别人进行赞美,而不是苛刻的指责。有位老师很会夸人:一个学生在他的画上不小心踩了一脚,以为会被批评,谁知道,反而被夸了:哎呀,没关系的,你的脚印太漂亮太可爱啦!那个学生开心的笑了。
*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
*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
*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婚姻、家庭、工作中,不要总是怨天尤人,而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改进自己的缺失,对方的反应如何并非重点,即使遇上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是上上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