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的今天,三毛在医院去世,据说是自杀。对于三毛的生平和八卦我并不想谈。我只想谈她的作品,她的作品大家公认,至真至诚。三毛将写作当做另一种人生,一边流浪,一边书写,三毛的人生具有哲学和宗教及艺术三重意蕴,很好地诠释了这三类精神活动具有一定的同构性。
三毛是学哲学的,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她踏上流浪路的第一天,就隐含着探寻人生意义的使命感,她并非天生谈情说爱的所谓美女作家,这一点很不同,她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是首位的,因此作品也是自然的,反之必然降格为男欢女爱,才子佳人的格调之中。
三毛的爱是宽泛的,西方意义上的博爱,基督教意义上的爱邻人,在他作品中可以看到,比如《哑奴》(三毛的小说不多,此为其中之一)。三毛的爱浓烈,恨也浓烈,在作品中对愚昧的人,凶恶的人的谴责,不可谓不深,读者也许会忽视这一点。
三毛的写作和生活融为一体,是人格大于作品的作家,因此有些人会说她有些作品并不好,这话是对的,但不能扩大化,以至于认为都不好。事实上她是一个了不起的文体家,同时也是不错的小说家。(什么?不要忘了,三毛出道第一篇就是小说《惑》,水平挺高,十几岁写的,被白先勇看中,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另外,对于小说的理解,很多人简单化。殊不知,有些散文家,是以散文来写小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单个是散文,连在一起是小说,如果不明白,那么可以读一读佩索阿的散文集《惶然录》,就会明白。
至于三毛作品中的亲切风格,声情并茂的描写,不必多说,读者自然更有发言权。
我在八月份写了一个关于三毛的文章,刊载报纸上,今天觉得当时写得太短,才五百多字,因此想再补一篇。我是比较反对大散文的,因此长一点的也不会太长。我的文章不重要,大家可以读一读贾平凹写的《哭三毛》,对三毛作品有更深理解。我一直主张读作品,对作者的喜爱放在第二位。
好了,不多说了,爱三毛的,爱极;不喜欢的,会极其不喜欢她。这是没办法的。有的作品不读就可以批评,如同毒蘑菇,并不需要尝了之后才说有毒;有的作品却需要仔细读才可以批评,如同林中空地,你不去,是不知道那块空地的。
三毛,安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