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功地笼络了民心,关中的百姓都希望他尽快登上关中王的宝座,他本人也是这样想的。他们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宝宝们,我们先来讨论一下。
有的宝宝说:“能,因为楚怀王和将领们的约定就摆在那里,赖不掉的。”
有的宝宝说:“不能,因为夜长梦多,好事多磨,不磨一磨,刘邦将来就当不了皇帝了。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刘邦这种大人物的发展轨迹也理应如此。”
还有的宝宝也说:“不能。因为项羽不一定会遵守这个约定。”
看来,这个事情还比较悬。刘邦会听到什么不利的传言吗?他会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吗?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吗?宝宝们,画卷已经展开,请赶快过来围观吧。
镜头下,一个在历史上无名无姓的人在向刘邦进谏:“关中富得流油,财富是天下的十倍;关中险阻天成,地形四面环山,每个关隘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人人都在觊觎关中这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我听说,秦军将领章邯投降了,项羽封他为雍王,准备把关中赏给他。如果章邯真的得到了关中,你还能做关中王吗?我有两个建议,一是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联军入内;二是在关中征集新兵,壮大你的队伍。”
这人说的虽然是小道消息,没有经过确认,但是无风不起浪,刘邦心里一沉,感到非常担心。我历经千辛万苦才把关中拿下来,怎么能便宜了章邯这个小子呢?
过度的担心易于引发不理智的行为。这个人提的建议虽然不甚高明,但刘邦却迅速地去执行了,甚至没有与张良等人商量。
刘邦守得住函谷关吗?且不论作战技术,这个时候的项羽兵多将广,手里集中了六国的精锐兵力,数量多达四十万。而刘邦呢,即使加上他在关中新招收的兵力,最多也只能凑齐十万。刘邦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放到了项羽的对立面,无异于自寻死路。
心浮气躁害死人,不经大脑害死人,乱听建议害死人,大错就此铸成。
当诸侯联军被拦截在函谷关时,项羽气得火冒三丈。刘邦,各国的将领现在都听命于我,你为什么要和我针尖对麦芒——对着干?你等着瞧,我先进去了再让你好看。
项羽一声令下,派英布率兵去攻打函谷关。
英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宝宝们早就见识过他的能力。北上救赵时,他作为先锋渡过黄河,在钜鹿旗开得胜;挥师西进时,他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被迫投降的秦兵。他有勇有谋,发起狠来就如同一头狂暴的狮子,在重大的任务面前表现得特别出色。
英布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攻破了函谷关,关中门户大开。项羽带领着诸侯联军长驱直入,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关中,在鸿门(今西安临潼区)安营扎寨。
自己的实力不强,阵营里就容易出现叛徒。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看见刘邦稀里糊涂地办了糊涂事,认为跟着他不仅前途渺茫,而且随时都有可能送命,便决定改旗易帜,投靠到项羽的阵营里去。为了讨项羽的欢心,他派人去尽谗言道:“刘邦准备自作主张,在关中称王,他还打算安排子婴做关中的丞相,并独吞咸阳宫里的珍宝。”
项羽对此深信不疑,刘邦既然敢派兵把守住函谷关,不就是想抛开我,抛开诸侯各国的将领,以便自己独吞关中吗?刘邦,你想当关中王想疯了吗?我现在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你想当关中王,也要先问问我的意见吧?子婴曾是秦国的大王,人人得而诛之,他有什么资格做丞相呢?咸阳宫里的珍宝都是秦朝从天下掠夺而来的,你有资格独吞吗?
项羽火气上头,马上部署了兵力,准备第二天就去干掉刘邦。为此,他还特意给士兵们上了一顿好菜,让他们补充好体能,以便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战斗。
看到项羽的这个安排,范增高兴得合不拢嘴。范增早先跟随项梁,项梁去世后,他就一直跟随项羽,项羽敬他老而有谋,尊称他为亚父。
范增早就看出了刘邦的蓬勃野心,知道他日后一定会成为项羽最强劲的对手。由于项羽性格冲动,决定了的事情分分钟就会反悔,范增担心这次也做不成事情,就火上加油道:“刘邦该打,即刻去打就对了。他以前贪财好色,听说在咸阳却一反常态,既不掠取财物,也不染指妇女,他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自律呢?因为他志向高远啊。
我曾找人观望过他头上的云气,这些云气五光十色,形态如龙虎,是天子之气。他的存在对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赶快去攻打他吧,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对项羽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是他一生中除掉刘邦最好的机会。一方面,他有充分的用兵理由;另一方面,他有充足的兵力,只要战火一开,刘邦必死无疑。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天地间总是风平浪静,一片祥和。这个时候的刘邦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宝宝们,在不知不觉间,我的手心已经捏出了一大把汗,这是为刘邦捏的。宝宝们,刘邦即将面临人生中非常大的一次考验,你们有没有心惊肉跳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