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开始
要从路上看到的孩子说起
本以为都市繁华,没想到首先看到的是生活里的普通。
一个人穿街走巷一上午,看到这座城市的陈旧。
说陈旧,该算是年久失修。大街小巷建筑都不算豪华也不算现代化。也许是因为没有到达市中心的缘故,看到的都是朴实的建筑物和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街道。就像一个好一点的中国县城。
看得到拥挤,却看不到繁华;看得到人头攒动,却看不到西装革履。
身上的衣服,蒙着一层灰,如同汽车开过,灰尘扑上身体,没来得及掸走。
最先见到的孩子,是胡同里玩耍的小伙伴。
几个人在没有目的地玩着。胡同的两侧,正住着普通的住户。说普通,也许只要有住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普通。因为再也看不到什么更值得说普通的东西了。公用的自来水,公用的生活设施,公用的空间。一群孩子在旁边打闹。大人们出去做苦力的做苦力,剩在家里的不是带着孩子的母亲,就是几个懒汉,他们刚起床,正用一块布料裹着自己的下体,出来打算着洗刷。
环境,及其的简单又让人觉得难以走进。
他们没有玩具,只能口头念叨着写什么,大家一起做着呼应。
见到陌生人,害羞的男子会躲。
好奇的孩子则会认真地打量着站在面前的人。
他们玩耍的地方仅限于门口的一块地方。出了门口地方,也许就不是他们的地盘。因为这里的孩子太多,人口太密集,只要有房子的地方,都能看到孩子。
生孩子是印度人的强项,生活不容易,挡不住他们对生孩子的不可控制。往往饭都吃不上的家庭,可以一连串生上四五个孩子放在门口。自生自灭听天由命。
这些孩子黑黑的,但是不像非洲人那么黑。他们的黑天生与泥土有关联,不像非洲的黑,跟着太阳的暴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人的黑,跟肥沃土地一个颜色,最肥沃土地的颜色,就是这里孩子们的颜色。
也许没怎么见到过肥沃土地的样子,机器化和现代化已经把农垦的土地变成了建筑城市。来着这里,就知道。
他们的眼神有着跟大人一样的胆怯,但是却是个个大眼。这是孩子们的特色。用大大的眼睛看着周围并不算大的生活空间,心里把它画成一个生活的比例。
眼神里看的出,没几个人看见过外面的世界,甚至没有走出过十公里以外的地界。因为生活不易,使得他们短暂地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这种满足源于父辈们生活的模样。孩子们无法超越父辈的生活,因为他们没办法想象出更多的美好未来。
跟孩子们一起拍照。孩子们都很友好。
还没到做苦工的年纪,生活都还在幸福之中。尽管幸福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一天都能吃上饭这么简单。
只要还没到自力更生的年纪,他们都是快乐的。因为不用去奔波。
这里谋生的年纪,可不像中国这样二十多岁还在学校里跟着父母要钱,尚不知谋生为何物。
一般胡同里的孩子,如果没有正常去读书,这些孩子大约十岁左右就要出去谋生,这并非耸人听闻。有的孩子甚至更早就结束童年。
更多的孩子靠跑腿或捡城市垃圾活着。生活环境给予的宿命。因为父母没有固定工作,没有正常的休憩,他们要靠举家的努力才能维持一天的基本生活。
生活在这里的孩子还有大人们
稍微好一点的家庭,显然就不一样。
公园里,父母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休闲。
他们也许完全不富裕,但是他们可以有时间出来,不用做低等工作。
一个家庭带着一个孩子,父母穿着普通,孩子打扮得体,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吃点小吃,或者干脆什么不干,就看看周围的人,看着就很好。
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生活富裕,但是也看不出特别的贫困。
这一家子人抽个周末,走到户外。
也是令人羡慕的一种方式
公园里的孩子与胡同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