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熟了

作者: 朱二哥的一些事一些情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23:50 被阅读114次

            五月末,小满刚过,家里的玉米就迎来了大丰收,熟了。

            准确来说,是父母种的玉米,熟了。而且,今年的产量,估计还能在从化城东十里外的咱们村,挤进前三呢。这让我有点喜出望外,却也有点莫名伤感。

    玉米熟了

            从我记事起,玉米就是村里常见的农作物。即便近年来,从化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耕地面积以及种地农民都越来越少。我们村的广大乡亲们,依然每年还会种上一点玉米。在这里,无论是小海河畔、水田里、旱地里,还是山坡上、村道旁,你总能发现它们挺拔的身影。玉米仿佛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乃至生命中去了。在我们村,真可谓“无玉米,不人生”了。

            至少,玉米是真的不知不觉融入到我的记忆,我的乡愁,我的人生了。

    玉米熟了

            小时候,村里的玉米地比现在要大得多,密得多。丰收时节,远远望去,比人还高的茂密的玉米林,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了孩子们撒野的乐园。放学归来,天色未晚,肚子却饿得慌,小伙伴们便会来到玉米地里寻找美食。掰玉米,本来只要观察挑选一下,轻轻一掰就行了。可是大家却饥不择食,简单粗暴。一顿操作猛如虎,既没有认真挑选,还把整列整行的玉米秆弄得东倒西歪。有时候,小伙伴们甚至还会为了同一根玉米棒争抢起来。

    玉米熟了

            更有趣的是,有段时间,孩子们误以为棕红色的玉米须(玉米棒的花柱和柱头)就是烟草烟丝的一种,能用来抽烟呢。他们试着用白色的卷烟纸把玉米须卷起来,点燃起来,装模作样地吸起来。结果惹得家里的老爸们哭笑不得,老妈们则追喊着要教训小屁孩们,要打孩子们的屁股。玉米这种农作物的存在,让这个安静的小村落热闹了许多……

            玉米不仅让村里热闹了许多,似乎也让每个家庭温馨了许多。至少,在我家就是如此。小时候,家里早餐通常不是煮面,就是炒饭(隔夜饭)。母亲偶尔才会煮上一顿米粥,或者弄出一点新花样,比如糯米饭、甜薄撑(铲),或者粉包。到了玉米收成的季节,母亲便在煮面或炒饭之外,再煮上几根玉米。有时候,甚至,每人分两三根玉米棒,就是一顿早餐,没别的了。当然,母亲总是挑走最差的那几条自己吃,把最好的、最饱满的、看起来最甜的那种,全部留给我和我哥。就连父亲,也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就这样年复一年,我吃着玉米长大,玉米成了我熟悉的味道、我的老朋友。如今,母亲荣升祖母多年。为了孙儿们健康成长,吃饱吃好,她有了更多的耐心去研究这位“老朋友”,去烹饪各种玉米汤、玉米饺子等美食了。她甚至等不及地里的玉米了,经常跑去市场买玉米!玉米在我家餐桌出现的次数,比我小时候频繁多了……

            家里的两个小家伙,又像当年我和我哥一样,被母亲宠爱着,呵护着。他们品尝着祖母煮的玉米棒、煲的玉米汤,幸福地成长着。这一幕幕,也像极了当年我和我的祖母。小时候,我的祖母也是每年都会种一点玉米。玉米长熟了,寡居的她便挨家挨户地去看望儿孙们,手里端着煮熟的玉米棒。那时候,她哪里知道,我和我哥也正要把我家煮熟的玉米拿给她呢!有时候,真的就是物物交换,祖孙俩互相交换各自种的玉米来品尝!记得读初中寄宿学校的时候,有一次周末回家,我吃过午饭,累了,正在午睡。祖母居然悄悄走到窗外喊我,硬是递进来一根玉米棒,还热气腾腾的。她说是她自己种的,她还说我难得回一趟家,要我好好尝尝。说罢,她静静地把玉米放在窗台上,悄悄地回去了……

            我很后悔当年没有追出去,去祖母家里好好坐坐,陪她喝喝茶,聊聊天,一起说说那一年玉米的收成,一起品味那一季玉米的甜度。一念之差,终成遗憾。九十三岁的祖母,等不到五月份我家玉米成熟,已于今年四月无疾而终,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我再也品尝不到祖母煮的玉米,而祖母再也品尝不到我家种的玉米了……

            玉米熟了,恰逢周末,我也该回家帮忙掰玉米了。我该加倍珍惜我家的玉米,加倍珍惜种下这一片玉米的父母了。我应该高兴,父母年过花甲,还依然保持这份精气神,种下的玉米又多又好又甜。我更应该悲伤、自责,父母迈入老年,我却没能让他们安享晚年,休息片刻……

            玉米熟了。我将用一辈子凝视着它们。而它们,也必将凝视着我一辈子……

    玉米熟了 玉米熟了 玉米熟了 玉米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米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mt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