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遨游
贾谊、晁错、主父偃

贾谊、晁错、主父偃

作者: 佘克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20:34 被阅读56次

贾谊、晁错、主父偃

贾谊上书《治安策》,开篇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贾谊在不到30岁时,写出著名的政治论文《治安策》,向汉文帝上书。贾谊认为:“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臣独以为未也。”贾谊此说法证明,既得利益阶层,往往是坚守“稳定压倒一切”之原则,会尽量使君王明白:现状很安全,维持现状更安全。

但是类似贾谊这种自认为属于“后备干部”、“未来的既得利益阶层”,一般就会积极主动的表现出为君王着想与分忧的姿态,重点是要使君王意识到:现状很危险,维持现状更危险。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观点,不太符合古人的思维,反而比较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与理解能力。王夫之说:“王安石之于谊似矣”(从向君王邀宠的角度对比两人)。从“坏”的角度去理解,贾谊与之后王安石以及贾谊之前的韩非李斯等人一样,以建言献策(奇策),向君王邀宠。从“好”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说,贾谊等人是将个人的抱负,与国家(暂且把西汉假定为是一个国家)的“改革”(动真格的改革)事业融合在一起。

诸葛亮《出师表》说“前汉亲贤臣”,其实西汉皇室所处的环境同样极其险恶。贾谊与那些“曰天下已治已安的进言者”的目标是一样的,最终都是为了与皇室分享权力(西汉是大一统幼年阶段,皇室对于分享权力这种局面,感觉比较别扭,但是还未进化出现反制的办法),只不过两者向皇室表达的观点正好相反而已,都不是皇室真正的盟友。

晁错向景帝贡献削藩之策,是文帝时贾谊《治安策》之延续。君王以郡县制之全覆盖为终极目标,视消灭封建为己任。晁错赤裸裸提出削藩,无异于公然离间刘姓骨肉之情,以非常之策争取君王之宠。

君王体会晁错之意,吴王刘濞领导七国反抗中央。如果无七国之乱,从同情弱者的角度,诸侯王并无过错。但是七国起兵之初势如破竹,长安政府执行晁错之削藩政策,反而变成顺理成章、无可非议之事。

封建与郡县之争,是汉初之宪法问题。封国与长安分庭抗礼,宪法意义上,权力主体之唯一性模棱两可。贾谊、晁错、主父偃向君王献策,前赴后继,以个人名誉与前途为赌注,博取君王之宠及郡县替换封建。

主父偃向武帝贡献“推恩令”,分解蚕食封国之土地,长安政府直接管辖之郡县,终于达到全国土地的90%,封建名实俱亡,大一统郡县国家大功告成。

主父偃献策,汉武推恩。
主父偃对刘彻说:“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上从其计。
汉武推恩,郡县终结封建之举。

主父偃的策略,不循景帝时晁错之削藩政策,看似高明,但实情并非如此简单。七国之乱,实际上是封国与中央力量对比之测试,封国束手就擒从此成为定局。主父偃推恩之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其实际效果,而在于恰逢其时。

《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主父偃说自己游学四十余年,始终穷困潦倒(厄日久矣),大丈夫如果不能做到有生之年食五鼎,宁可死时受五鼎烹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

主父偃又说自己时日无多了,因此才倒行逆施。(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综合主父偃的献策与主父偃的自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主父偃推恩之策,以郡县(大一统)侵夺封国(封建),连主父偃自己都认为是“倒行逆施”之行径,只不过主父偃一生穷困潦倒,视五鼎食为人生目标,年纪大了,时日无多,无所顾忌了。

推恩之策及郡县侵夺封国,是大一统君王之隐秘动机与终极目标,朝廷并非不知,更非汉武未曾想到。只不过如此提议的最恰当人选,莫过于类似公然宣称“宁可死时五鼎烹”的主父偃式游士,与其说主父偃向君王贡献推恩之策,不如说是汉武之推恩,须由主父偃式之游士提议,掩耳盗铃,欲盖弥彰。

相关文章

  • 贾谊、晁错、主父偃

    贾谊、晁错、主父偃 贾谊上书《治安策》,开篇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

  • 《汉书》研读250:袁盎晁错传(六)

    袁盎晁错传(六) 这时,贾谊已死,参与对策的共有一百多人,只有晁错名列第一,于是直接升任中大夫。晁错又建议削...

  • 神婆俗话42

    商鞅被车裂了,晁错被腰斩了,主父偃被族杀了,皇帝老儿家的事管他干嘛?爱管别人家的事儿,死得快;管好自己家的事儿,活得久。

  • 随感(52)

    晁错提出削藩,激起“七国之乱”,被汉文帝腰斩于东市;主父偃提出“推恩令”,兵不血刃达到削藩的目的。两者一个意思,只...

  • 主父偃

    在汉武大帝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老年得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风云人物,他的重要功绩是“推恩令”实施。此外,他...

  • 主父偃

    在汉武大帝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老年得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风云人物,他的重要功绩是“推恩令”实施。此外,他...

  • 主父偃

    主父偃四十多岁才当上官,他年轻的时候看不起诸侯国,不愿到诸侯国游历、从政。在长安没钱混不下去了,就跑到函谷关卫青那...

  • 2.1.3 贾谊与晁错

    3.贾谊与晁错 汉兴之后,百废待兴。为了快速恢复生产,减税成了帝国选择的重要政策。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

  • 主父偃/南越

    主父偃 临菑人也,学百家言。 游于诸侯,四十余年。 未受礼遇,为客甚困。 入见卫青,受荐于帝。 上书九事,律令伐胡...

  • 贾谊和晁错 | 豫史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河南洛阳人。西汉前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已能诵诗书,善文章,为郡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谊、晁错、主父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nj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