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们

作者: 八里山人程远河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23:39 被阅读265次
    那时的我们

    旧历的年,总觉一切新。

    年近,对联都是各家孩子自己的书写。放罢鞭炮后,组成小队,挨着大门品评对联去。

    一幅也不错过。不管书法,只注重内容。觉得对联那句子真是山间的对应,每一个字都映照着物事,说着年华和情怀。几个字或十几个字,就有着气象和风神。坚定地认为,门前远山和四季就是和古时的同样,这小村净地就是生产古诗的好地。小小的心里说,生长于此,我们也许也能成为李白,苏轼填的词未必有多好。

    一株樱桃,一树小杏,都染了古人的笔头,到现在还动着今人的心头。这生活,这野田芳草,这陌上飞燕,都从古诗里溢出,沉静在这青山之间了吧!

    那时正少年,十一二岁,觉得自己已是大人了。都不会写诗,都觉得懂诗。父母多是没读过几年书的农人,但农人后代的我们都有清亮惊喜的眼睛。谁说农家贫寒,都诗书滋润了呢!

    我们都有玲珑心,都有少年勇。

    水池里的水,顺水道流出,入村前的小河。想随着水继续走,看到底哪儿是它的归处?书上说水流入海,我能亲眼看到吗?

    那时,平常村里不簇新。但宜人,能留人心。老师也说,这小村能催动诗心。

    心总跑在春前头。

    春也是劳动。给羊刮草,忽然发现,白蒿发了。栽着红薯,忽然抬头,燕子回了。千山着绿在牛岭的叮当里,春动的小溪把脆响的鞭声送远。

    我爬上柳梢做的柳笛,拿到集上一定会有很多人买,但我不卖;折迎春的藤条编成水轮子,把水转得浪花四溅,如果一只蚂蚁上去反转,会不会如坐过山车?

    我去学,穿的鞋露着脚趾和脚后跟,空前绝后。我不怕别人说我。我去学,挎着篮子,蓝里放着自己磨好的镰刀。篮子放在教室外窗户下。一个字也不放过老师的讲解,讲过的东西当堂就背会了。放学,去八里山,给牛割草,学过的课文说的就是眼前青山,脚下小道,仿佛是作者看着我劳作的创作。不用老师说,我知道诗在镰刀上,在汗水里,也在歇息片刻对山的啸傲里。有时站在校园,能看见家人在地里顶着斜风细雨或者艳阳高照干活,会觉得心疼,也惭愧,生怕自己学不好浪费了家人的心血。政治课从来不需老师多讲呢!

    远去读书,好像比城里孩子还通透些,最老的老师说得益于山中农家生活。下笔,哪有编造,都是亲经,只是记忆的呈现,当然加了深刻感情。老师说好,在公开的诵读里赢得很多掌声了。

    走远,走远。梦里山河,诗中岁月,送远了雄心去。越走,越觉得不是山里的自己了。偶尔回,又去信步山上,才最后知道还是山里的孩子了。

    久远的日子,在山外。总有感慨的电影追记青春,让我们吃惊。记忆是人的本能,怀旧是人类的通病。岂止青春能让人回首,人生的哪一步不在回味里让人击节怀念?学步的蹒跚,引不起儿童的讨笑吗?儿童的幼稚,怎会不是少年的笑料?最后夕阳岁月,哪个老者的身影本身不是历史呢?生命之钟的末一刻,挂在心头的不一定就是青春扬扬的风华,也许会是童年的玩伴和少年登临的刚勇,也可能是拄杖过桥的霜迹或挂在山前草棚的瓜田月。只有中年感慨的青春流失,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病,显得可笑。回看来时路,值得怀念的岂止热血的青春?

    没有说出。积久了,千里归乡去,把高楼城市扔到身后,坐到几十年前坐过的那个山头那块石头上,感觉一下子接通了。几十年的远离从没有造成片刻的阻断,山里通连外部的感觉一点也不迟钝。始发深山,抵达大城,本就是人生大步。左手故里土炕,右手通衢车马,是现代的人生吧!

    山上没一人,不需要一点矜持。仰天长躺,大地托身,闭眼,十五分钟,几十年的接续已经理顺精当。那时的我们不可能是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我们怎会忘了那时的我们。你看我形貌变了,你知道我心变了?

    草木都在,那时的我们成现在的我们了。

    图片来自陈薄言的简书文章,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时的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oq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