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生活中难免会有比较低沉,情绪不太好的时候,不想说话,不想与外人接触,会让自己很不舒服,沉沦在情绪当中,也会有自责,逃避等。
有一次,我在情绪状态不太好的时候,我开始去陪着自己,想看看自己到底跟着这个情绪会怎么样,情绪让我不想吃东西,想去追剧,好,可以,(现在回看,至少没有对人发脾气,伤害别人),另外其实在追剧的过程中,也是能够抚慰很大的一部分心情的。有时候剧情的吸引也能暂时将你拉出些你的情绪感受,当在自己低迷的那个状态,逐渐安稳些,突然在某一刻我问自己,情绪你想告诉我什么?我到底要这样到什么时候,心底有个声音说,接受我吧!我可以这个样子的,你在经历了心里得不舒服,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是可以这样的,不是说所有的事情你都能够按照你所想的那样去解决的。
我想起了曾经看的日本电视剧《逃避可耻却有用》,其实就让人了解包容性,所有传递的正能量的时代中,为何那么多抑郁症病人,不是所有的事情,你一定要冲上去,要勇敢,如果我们在那个当下没有很大的能量去处理,适当的逃避,是对自己一个保护,一个安慰,暂且静下来去考虑。换句话说,情绪也更像是一个给与你回到内心的机会,像是储备能量的一个过程,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内心,接受它!谢谢它!在接受自己的情绪过后,心里会逐渐平静,在平静安稳的当下,再去考虑问题就会更加清晰,这也是很多人在找心理咨询师时,只是说说心里的话,哭一哭反而就逐渐恢复了,是因为在咨询师那里你得到的了包容与接纳,心里没有了对抗,没有了冲突,身体也会逐渐通畅。
这个同样在原生家庭中也有一定的呈现,如果一个孩子在情绪,生气,悲伤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先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再去看到孩子的事情,告诉他更多的解决办法,对于孩子的是很有好处的。
有人说接纳情绪之后呢?我们很多的事情引发导致情绪的发生,也有很多是因为当下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在心理学中有个ABC理论,就是情绪,事件和结果,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当在接受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可以低迷,允许自己生气,悲伤,无力,待到情绪平稳之后,再去处理事情,也能够有更多角度的思考,视野也会变宽,去解决这个事情。
原文微信公众号:寻找同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