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案子,只要拿到起诉状,看一下最关键的证据材料,很快就能得出大概的结论。一开始的时候,对于看上去结果不太好的案子,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底气也不是很足,觉得争取的空间的不多,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客户看到律师的状态不对,也不会选择我作为代理人,错失过几个机会。直到逆转了几个“铁案”之后,我对所有的案子都充满了战斗欲望。
底层的逻辑有两个:其一,我的认知是有限的,预料到结果也是局限的,最后的结果未必跟自己想的一样。其二,概率小的事情,可以通过努力增加它成功的概率,用概率决策而不是用后果决策。
案件是这样的:是一个有争论的领域,关于胚胎的纠纷,案件在二审改判过来了。一审结束的时候,当事人和我们主办律师都比较沮丧,因为按照职业习惯,我们知道二审法院有KPI,改判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在这样的后果指引之下,刚开始拿到判决的几天都非常的焦虑,一方面想为当事人争取,另一方面看不到希望。
但是,当事人在法庭上奔溃的场景,多次在脑海中浮现。在和当事人几次协商之后,开始重新研究案件二审的方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一审判决书,把所有的事实和法律都研究了好多遍。最终在法律适用上找到了突破口,一审判决适用的法律并不适用于我们的情形,条文的解读也存在问题,然后就对一审适用的法律条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解读,做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
实在挖不下去了,就在最后几天上交了上诉状,结果二审法官认同了我们的观点,直接改判,当事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我们,也是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如果一开始我认同了一审的判决结果,想到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改判。那么就不会逆转的结果,如果不是用增加案件成功的概率的角度去思考,也不会强迫自己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增加成功的概率,最终确实是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让二审法官信服。
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我对大部分的案子都充满了干劲,就算看起来是铁案,也有可以争取的地方,都有可以增加概率的地方,而且总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反复去研究就对了。
所以,就算预料到了结果,还得努力,因为预料到的和实际的情况未必一致,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大脑和耽误人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