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一节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注释】
①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百姓就不会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百姓就不会去做偷盗珍宝之类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民心就不会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
【解析】
老子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百姓不去争夺权位以及功名利禄。先秦时代关于选贤用能的学说已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各诸侯国争用贤才也形成趋势。老子在这种背景下,敢于提出“不尚贤”的观点,与百家诸子形成对立,似乎不合时宜。不过,在老子的观点中,不包含贬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统治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
【哲理引申】
统治者是人民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人民的处世方式。统治者如果不喜好稀缺难得的财货,不炫耀引起人民欲望的事物,人民就会安分守己,各操其业;反之,如果统治者骄奢贪婪,到处搜刮珍宝,竭尽嗜欲,其统治之下的人民也会变得心神迷乱,争财夺利。所以,历史上有道的统治者无不生活简朴,以淡泊无欲的心态治理人民;贤能的大臣,也都知道劝谏君主远离奢侈、欲望,以天下百姓为本。
网友评论